2017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083169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2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17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姣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简析教材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和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

2、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

3、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实践“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

4、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方法。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

5、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如下:单元结束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3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4题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

6、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教材编写特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性。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落实“四能”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

7、清晰的思路和步骤。8安排训练数学思想的数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教学措施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注重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2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教学中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4在教学中丰富数

8、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性。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口算的训练。5教学中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6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尽力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

9、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认识图(二) 4课时。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4课时。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3课时。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5课时。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7课时。第七单元 找规律 4课时。第八单元 总复习 4课时。单元评价 4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 4课时学期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 3课时合计:计划61课时单元评价4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4课时+节假3课时 72课时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月份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课时)完成情况备注二一2.252.282、 十几减9 (2)

10、十几减8、7、6 (2)三二3.43.7 十几减8、7、6 (1) 十几减5、4、3、2 (3)三3.123.14 解决问题 (3) 整理和复习 (1)四3.183.21整理和复习 (2) 一、认识图形 (2) 五3.253.28 认识图形 (2) 单元评价 (1)三、分类与整理 (1)四六4.14.4 分类与整理 (2) 清明预留 (1) 四、数数、数的组成 (1) 七4.84.1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 八4.154.18 数的比较大小 (1) 解决问题 (1)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九4.224.25 摆一摆,想一想 (1)单元评价(1)五、认识人民币

11、 (2)十4.295.2 认识人民币 (3) 五一预留 (1) 五十一5.75.10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十二5.135.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十三5.205.2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十四5.276.30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整理和复习 (2)六十五6.36.6 整理和复习 (1) 单元评价 (2) 端午预留 (1) 十六6.106.13七、找规律 (4)十七6.176.20八、总复习 (4)十八6.246.28 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4)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

12、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你感知五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中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本单元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全单元的内容分三部分: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从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

13、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主要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体会图形的产生与交换。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

14、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练习一第13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认识平面图形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教材主题图中的3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随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教材在这里增加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作了铺垫。而且,在这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七巧板了,进而丰富了图形拼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