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068944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渡赤水(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渡赤水(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渡赤水(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渡赤水(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渡赤水(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渡赤水(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渡赤水(课堂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渡赤水,2,战争概述,战争背景,战争经过,战争意义,3,战争概述,4,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2、随即,召开了中共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5,战斗背景,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中共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6,四渡赤水-经过,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7,8,1935年1月

3、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 24日,红1军团击溃黔军,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 25日,红3军团抵达土城。 26日,红1军团在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九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瑄部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 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 28日,红3、5军团对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 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四渡赤水第一渡

4、。 2月上旬红军进至川南的叙永地区,寻机北渡长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一渡赤水,9,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渡赤水,10,11,二渡赤水,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

5、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2月18日至20日我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 29日,我军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军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拼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 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

6、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12,13,三渡赤水,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 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

7、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对方的错觉和不意,3月21日,红军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追兵向西。,14,15,1935年3月21日,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开始了当年“擒贼先擒王”的“斩首行动”。毛泽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面下令小部红军大张旗鼓地北上,一面却率主力昼伏夜行,秘密南下奔袭蒋介石所在的贵阳。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迫使蒋介石按照红军的意图三调滇军,为红军进军云南让开了路。,四渡赤水,16,17,18,政治方面: 一、领导因素,一渡与二

8、渡时,毛泽东尚未取得军事行动领导权,是由朱德全权指挥的。二渡之后,成立了三人军事小组,毛泽东才参与领导了三渡与四渡。 二、朱德早年曾在云贵川一带作战,对这一带的地形与民情十分熟悉。 三、情报工作的成功。,军事方面: 一、我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 二、我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三、我军在运动战中,正确地处理“打”与“走”的关系。,胜利原因,19,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对手,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国军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对手。从而摆脱了围追堵截,粉碎了国军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历史意义,20,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小教122 第五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