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068230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40讲中国自然地理(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辽阔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读图40-1,完成下列问题。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 个的国家。 相对位置 陆上邻国:朝鲜、A、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C、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B、韩国、D、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海陆兼备,俄罗斯,日本,图40-1,印度,菲律宾,(2)领土辽阔 读图40-2,完成下列问题。 掌握我国的领土四至。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

2、00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b、c东海、d,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和e是我国的内海。,图40-2,南海,黄海,琼州海峡,2.中国的地形 读图40-3,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特征: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西高东低,图40-3,秦岭,大兴安岭,台湾山脉,祁连山,喜马拉雅山脉,(2)四大高原 A、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3)四大盆地 E塔里木盆地、F准噶尔盆地、G柴达木盆地、H。 (4)三大平原 I、 J华北平原、 K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

3、陵、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3.中国的气候 读图40-4、图40-5,完成下列问题。,图40-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40-5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显著。 (2)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划分 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温度带的划分:根据10积温分布,自北向南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A、B、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季风气候,暖温带,亚热带,(3)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分布特点: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湿润区、C、

4、半干旱区和D。 (4)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季风区受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递减,夏季风,干旱区,半湿润区,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读图40-6,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河流 主要外流河有a、b、珠江等。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如c。 (2)主要湖泊 东部平原多外流湖、淡水湖,A(我国面 积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B、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淡水湖。青藏高原多内流湖、咸水湖, C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

5、程中,其成为长江水北调的输水通道。,图40-6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长江,黄河,塔里木河,鄱阳湖,太湖,青海湖,5.中国的自然资源 读图40-7、图40-8,完成下列问题。,图40-7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40-8,(1)基本特征: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特点 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分布 东部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其中,南方耕地以为主,北方耕地以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低。 (3)水资源 空间分布:东西,

6、南多北少。西北地区缺水严重,华北地区供水紧张。 时间分配:多,少,年际变化大。,小,多,水田,旱地,冬春,少,夏秋,核心突破,探究点一我国的地势和地形,1.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2.地势、地形特征及影响,3.四大高原,(续表),4.四大盆地,(续表),5.三大平原,(续表),命题点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1.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图40-9),完成(1)(3)题。,命题探究,图40-9,(1)图中序号所示盆地所在主要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排序,正确的是 () A.新、川、新、青 B.新、川、藏、青 C.甘、川、藏、青 D.新、川、新、藏,A 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并结合地形特点,判断为准噶

7、尔盆地,位于新疆;为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D 解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四川盆地的位置在四个盆地中最靠东;准噶尔盆地位于中温带。四川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其他三个盆地位于非季风区。,(2)下列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盆地的位置在四个盆地中最靠东 C.盆地都位于暖温带 D.盆地位于季风区,D解析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煤、石油、铅锌、盐等

8、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天然气、井盐等矿产资源丰富。,(3)关于四大盆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盆地的东部有成都平原 C.盆地水资源丰富 D.四个盆地均矿产资源丰富,核心突破,探究点二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气温分布特点与成因,(续表),2.降水特点、原因及影响,3.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续表),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 (1)推移原因: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 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 (2)移动规律 5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 6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 7月上旬,雨带开

9、始向北推移,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发生伏旱(6、7、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降水)。 9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便开始南撤,雨带随之迅速南移。 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知能拓展,图40-10,命题点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2.2017北京卷 图40-11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40-11,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特点。已知每年清明节为4月5日前后,在春分与夏至之间,清明节之前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自5月开始,我国降水范围扩大,雨带总体开

10、始向北移动;35N以南地区秋季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伏旱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1)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根据降水状况进行区域定位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因此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该区域绝大部分地区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河流大多为外流河,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该区域东部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与暖流关系不大;由降水空间分布推断,该区域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2)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

11、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核心突破,探究点三我国主要河流的特征,1.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图40-12,2.图解长江、黄河、珠江的河道特征 (1)长江,图40-13,(2)黄河,图40-14,(3)珠江,3.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续表),(续表),命题点我国主要河流的特征分析 3.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珠江流域示意图(图40-15

12、)。,命题探究,图40-15,(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季。,答案 雨水补给冬 解析 珠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补给类型应该是雨水补给,枯水期出现在降水较少的冬季。,(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梯级径流量大,落差较大 解析 读图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梯级开发的分布特征。水能丰富的原因应该从落差和水量两方面回答。,(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 地势低平、有起伏,导致水流分散;海水顶托,流速慢,河口段泥沙容易堆积形成沙洲,导致河流分汊;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易泛滥分汊;地转偏向力影响。 解析

13、 珠江入海口多的原因应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改道、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海水顶托、地转偏向力等入手分析。,核心突破,探究点四我国的自然资源,(续表),(续表),命题点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4.2017北京卷 图40-16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40-1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根据区域的自然特征可知,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多,因此牧草地占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应最大,可知为牧草地;黔(贵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耕地比重较大,因此为耕地。甲省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其他及未利用地所占

14、比重最大,牧草地所占比重较大,耕地所占比重很小,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或青藏高寒区。结合前面分析,A项符合题意。,(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的判断及可持续发展。由图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很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利于森林植被生长,因此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人口密度小且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不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图示土地利用结构中,其他及未利用地所占比重内蒙古与黔相差不大,但根据所学

15、知识可知内蒙古总面积大,是黔的六七倍,所以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图B40-1所示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图完成12题。,图B40-1,D解析 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为天山,乙为太行山,丙为南岭,丁为大兴安岭。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故丁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1.四座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是() A.甲 B.乙

16、C.丙 D.丁,B 解析 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是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西侧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因此对两大地形区治理改造的方式也各有差异。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特色,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不适合种桑养蚕和种植甘蔗。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具有能源工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具有联系我国东西部经济地带的区位优势。水资源缺乏是制约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2.对乙山脉两侧区域特征及发展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西侧的地形区主要是流水堆积区,东侧的地形区主要是流水侵蚀区 B.水资源缺乏是两侧区域经济发展共同的限制因素 C.治理西侧地形区生态问题主要措施是大面积植树造林,治理东侧地形区的低湿地可行模式是发展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生态农业 D.西侧的省级行政区具有能源工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但不具备区位优势;东侧的京津地区具有向全国各地输送各类高级人才的优势,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