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068216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0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我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行动纲领 (1)提出背景 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深受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人口、资源、环境,控制人口,保护环境,2.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均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人均自然资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合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型,科技进步,生态建设,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社会和经济,(续表),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中国

2、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图30-1,2.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续表),(续表),方法技巧 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1)分析区域的区位特征、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 (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

3、和文明消费,发 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对外开放。,命题点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图30-2为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30-2,(1)图示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湿地破坏退田还湖 B.: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森林破坏合理采育 C.: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黑土流失合理垦殖 D.:草原退化合理放牧:沼泽萎缩退耕还湿,B 解析读图可知,类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当地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出现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的问题,防治措施是合理放牧、退牧还草;类生态环境问题分布

4、在大兴安岭地区,当地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森林破坏严重,防治措施是合理采育。,B 解析春季,西北季风和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土地的扩张,为北京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条件。,(2)下列地理事象与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扩张关联度较大的是() A.华北春旱严重 B.北京春季沙尘暴频发 C.华北部分城市地面沉降 D.近年来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核心突破,探究点二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图30-3,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比较,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命题点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甘肃省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下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

5、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30-4)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30-4,(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C 解析喇叭泉林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大量死亡。,D 解析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

6、行距内种植低秆农作物,使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2)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B. C.D.,命题点二循环经济 3.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30-5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图30-5,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从图中可知,该地进行渔业养殖,种植的作物为水稻、甘蔗,因此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

7、.闽浙丘陵,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循环农业原料循环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提供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因此说法正确。,(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 A.B. C.D.,20132014年度,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工作。下表为荒漠化程度变化情况统计表。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荒漠化程度变化情况表(单位:104hm2),图B29-1,注:2009年相关数据为第四次监测结果,2014年相关数据为第五次监测结果。,D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092014年间,我国中度

8、、重度、极重度的荒漠化面积在减少,轻度荒漠化的面积却在大量增加,说明荒漠化治理起到一定作用,荒漠化程度呈现出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略有减小,而轻度荒漠化的面积是增加的,因此其所占的比例在上升,但比例最大的依然是中度荒漠化土地;极重度荒漠化的面积减小,且其比例下降;荒漠化土地面积呈负增长,但其减少的面积为121.20万公顷,没有大幅度减少。,1. 关于我国20092014年间荒漠化变化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荒漠化程度呈现出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 B.轻度荒漠化比例上升,但仍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C.极重度荒漠化比例下降 D.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C 解析由上题可知,我国生态

9、环境有所改善,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地表释尘量有所减少,土壤的反射率有所下降。,2.下列关于20092014年间我国北方沙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 B.地表释尘量有所减少 C.土壤的反射率有所提高 D.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图B30-1),回答 34题。,图B30-1,B 解析由箭头指向可以看出,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3.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粪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

10、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种植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南方地区农村发展此模式,既可缓解其能源短缺和水土流失问题,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4.该村农民用沼气作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图B30-2为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建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图B30-2,A

11、解析图示企业以甘蔗为原料进行生产,我国的甘蔗主要产自华南地区。,5.该企业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两广丘陵B.河套平原 C.黄土高原D.松嫩平原,D 解析该产业链采用甘蔗制糖,蔗渣发电、造纸,废糖液造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造纸废液可进行回收生产碱和轻质碳酸钙。这个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发展了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6.该产业链()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C.主导产业是造纸和发电 D.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

12、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图B30-3所示产业链。,图B30-3,答案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解析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创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13、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解析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在煤炭使用过程中,会形成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以及水体和土壤污染等。主要治理措施有进行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创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据图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3)材料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