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068215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课件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 三省及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 A ,B ,C ,D ,E,F。 (4)气候:温带 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 带、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辽宁,河流,松嫩平原,图35-1,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自治区,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湿润半湿润,暖温,针叶林,沼泽,中温,2.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优势 土壤肥沃

2、: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 部、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部。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省、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图35-2,三江,中西,东北,黑龙江,内蒙古,(2)土地开发 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基地“北大荒”变“”。 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还地。,糖料,北大仓,三江平原,湿,草,3.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

3、基地和最大的生产基地。 林业: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林木主要集中分布在、小兴安岭和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明显的性特点。,耕作,甜菜,黑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域,图35-3,4.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自然保护区,核心突破,探究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续表),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续表),(2)社会经济条件,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

4、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如适合发展的为种植业,则分析适宜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命题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35-4中甲国的奶牛全年有近10个月是在天然草场上放养,加工乳制品时严格执行欧盟标准。2016年11月,甲国T企业与我国H企业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5、由T企业提供奶源,在中国进行乳制品生产。,命题探究,图35-4,(1)比较E、F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答案 与E地相比,F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原因:E地临海,沿岸有暖流经过,且位于温暖西风的迎风地带,而F地位于内陆的背风地带。 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主要是爱尔兰岛。E地临海,沿岸有暖流经过,且位于温暖西风的迎风地带,而F地位于内陆的背风地带。所以E地夏季降水较多,气温较低,F地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冬季E地受暖流影响大,气温较高。F地受暖流影响小,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大,所以气温较低。,答案 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草场广阔。 解析 图中甲国是爱尔兰

6、,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草场广阔,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2)简述甲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 T企业有丰富的优质奶源,生产技术水平高;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两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两国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冷藏保鲜技术水平高,便于优质奶源的运输。 解析 结合前面分析,T企业所在国草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优质奶源,生产技术水平高。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有两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两国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冷藏保鲜技术水平高,便于优质奶源的运输。,(3)分析T、H两企业合作生产乳制品的有利条件。,命题点二我国东北地区

7、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35-5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图35-5,答案 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解析 自然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一看生态破坏程度,二看环境污染状况。三江平原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

8、寒冷,沼泽广布,开垦历史较晚,因而受人类的影响较小,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环境质量。,(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答案 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解析 虫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建三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尤其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较低,害虫难以生存和繁殖。,(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答案 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土壤肥沃”“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3)简述建三江水

9、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答案 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等。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绿色”“米都”。“绿色”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产量大,商品率高。,(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核心突破,探究点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续表),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命题点一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2015浙江卷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

10、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图35-6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35-6,B解析 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海拔较低;丙地附近原来有耕地,可判断该地农业基础较好,故其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B 解析 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促使当地农业实行机械化作业,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目前该地区耕地面积较大,故增加耕地面积与农业大规模

11、经营关系不大;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改变耕作制度与农业大规模经营无关。,(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改变耕作制度 A.B. C.D.,命题点二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读图35-7,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图35-7,答案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解析 针对农业水资源

12、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核心突破,探究点三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且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图35-8所示:,图35-8,2.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

13、各产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灾害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

14、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命题点我国商品农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5.图35-9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35-9,(1)与区相比,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无关的是() A.耕地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D 解析 图中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区是长江中游平原商品粮、油基地。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非农产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从事粮食生产的收入不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对农业生产

15、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2)下列叙述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A解析 图中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地盐渍化问题突出,水资源不足,所以,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的做法正确。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气候湿润,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光照条件不如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会破坏生态环境;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易造成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核心突破,探究点四我国的特色农业,(续表),命题点我国的特色农业 6.

16、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图35-10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据此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35-10,A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重渡沟村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条件差,适宜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主要是利用文化资源;家具制造主要是利用木材资源,而河南省林业资源主要是人工林,且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适宜发展家具制造;方便面业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1)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A.乡村旅游 B.民俗文化 C.家具制造 D.方便面业,D解析 由于专业村实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者之间相互切磋技术,共同发展,形成专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有特色且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2)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 D.特色产品质优,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