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065651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秦汉时期(课堂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秦 汉,主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3,考点定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 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束缚生产力;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经济根源小农经济;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日益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两大根源,两对矛盾:,双重影响,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三大趋势,5,1、灭六国实现统一,2、巩固统一,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 特点:

2、平岭南,开灵渠,设三郡;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和“直道”;西南夷,开“五尺道” “焚书坑儒”,韩赵魏楚燕齐,(一)、秦:,一、秦汉的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6,商周等,秦朝推广,血缘关系,地域差异,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不世袭,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维护国家统一,7,(2011年高考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

3、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A项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B项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项。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C,8,(二)、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 原因: 内容:汉武帝设“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

4、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级。 (3)监察制度:刺史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 (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9,中朝外朝制度,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 史 大 夫,太 尉,九 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10,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 正制,科举制,西周至 春秋,世袭,被限定在 贵族范围,秦汉魏晋 南北朝,魏晋 南北朝,从社会基 层选用,设立中 正官,成为世族把 持政权工具,隋唐北宋 明清,择优录取 仕途开放,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容易任人唯亲,选官用官制度,军功爵制,战

5、国、 秦汉初,军功,血缘,军功,品行 孝廉,品行 门第,才学,重武轻文,11,(201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

6、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高考链接,12,(2011年高考山东卷)如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汉代”,紧紧围绕这一关键词就可排除不正确的选项。我国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C项错误;D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B,13,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1、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生产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铁犁牛耕,(一)农业,铁犁牛耕,

7、14,3、水利工程:白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景)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15,1、官营手工业 A、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 B、历史地位: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二)手工业:,C、手工业概况: 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发明的水力冶铁工具) 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

8、熟,烧出成熟的青瓷。,16,2、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主要包括哪两种经营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何?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田庄手工业:汉代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17,(三)商业:秦汉:商业的初步发展 1、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两汉开通了丝绸之路 2、表现: (1)“市”的形成和发展 秦代: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 汉代: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

9、界限分明,18,(2)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 都) 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3)对外贸易: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19,3、工商业的管理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工官。 (1)秦朝: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统一度量衡、货币,为工商业发展统一标准; 从秦律看,政府对经济生活控制相当全面、具体,管理已达非常严密程度; (2)汉朝: 有专门对“市”的管理机构;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

10、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0,(2014全国大纲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D,解析: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收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

11、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21,三、秦汉统治思想的演变 (1)治国思想变化:,秦朝法家思想(加强镇压,实行暴政);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2)思想专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22,“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王国问题 边境问题 土地兼并,神学迷信色彩,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儒学,思想专制,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 发扬传统美德,特点: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顺应统治者需要,董仲舒新儒学,1.背景:,王国

12、问题、边境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仍然威胁着中央集权。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3.表现:,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影响:,(1)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1)尊儒:,(2)倡儒:,2.目的:,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五经为教科书 五经博士为教师 兴办太学(中央)、郡县学,24,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击,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吸收佛、道),魏晋南北朝隋唐:遭受挑战(佛教、道教),明清:批判继承(李贽、黄宗羲、顾

13、炎武、王夫之),儒家思想发展历程,25,1、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教育: 汉武帝建立太学、郡国学等教育体系;设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弟;选拔人才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3、艺术: 书法: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楷书、行书、草书大多源于汉。 绘画:两汉盛行帛画。,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和艺术,26,总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 外贸开始: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

14、“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正统思想; 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中外关系: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27,(2010年高考天津卷)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本材料的意思是“公孙弘因为研习春秋,而由普通平民晋升到汉朝三公之列,还被封为平津侯。因此出现了天下争相效仿他研习儒学的风气”,从中可以看

15、出天下学士跟的是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之所以效仿是因为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28,(2014全国新课标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B,29,“董仲

16、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解析: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和民族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属于“大一统”学说。,C,30,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董仲舒是在继承先秦儒学中“仁政”、“民本”等思想,兼采阴阳五行诸子百家之说,建立起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适应了地主阶级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为后世所效仿。董仲舒的 “天人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