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059102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2012耀华二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耀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一、 选择题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搭诎shn 诡谲ju 正当防卫dng 六畜兴旺chB、土坯p 关卡qi 休戚相关q 风尘仆仆pC、角色ju 便笺qin 莘莘学子shn 钟鼓馔玉zhunD、愀然qio 沙碛q 锲而不舍qi 杀一儆百jng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群众都竖起大拇指。B、他一走上讲台,马上神彩照人,台下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C、大个子上飞机时,身体失去了平衡,眼看肩上那个价值不菲的摄像机要摔在弦梯上了。D、很多学生,对抄别人的作业都熟视无睹,习已为常了。3、选出加

2、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有人认为,前殖民大国,英国以及美国对津巴布韦领导人施加的制裁压力,不仅不奏效,实际上还会适得其反。 B、曾几何时,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后来人学会了使用火,就开始用火把照明。C、在国人呼唤诚信回归,构建良好道德体系之时,如果每个公民都能见贤思齐并身体力行,我们就会不断进步。 D、尽管国人没有寄予太大的期望,然而中国女排,每场战役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各方面都展现了强队本色。4、选出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A、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他们的成长作为新的工作重点。B、重约3克,长约l0厘米,飞行速度每秒达5米秒的外形酷

3、似蜻蜓的目前世界最小的飞行器问世。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D、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震。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B、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C、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社会生活。D、中国古代戏剧以“戏”和“睹”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

4、应 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机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之后又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干扰使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上。附加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

5、上的许多理想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和电子线路为武器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

6、,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6、就第一段来说,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高新技术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C、高新技术系统进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障碍。D、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7、对文章中“太空垃圾场”一词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

7、负效应 D、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B、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使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C、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化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

8、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9、,出者狂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家灵壁 家:安家B、岸谷

10、隐然 隐:隐约 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深可以隐 其孰能讥之乎B、以与其子孙游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取山之怪石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1、从上面文言文中筛选出不能说明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理由的语句。(3分)A、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B、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C、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D、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

11、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哀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l14分)四、(21分)13、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3分) (2)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12、2分) (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15、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5分)(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3)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 ,或植杖而耘籽。登东

13、皋以舒啸,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五、阅读下交,回答问题(21分)免费的午餐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