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058529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双基模拟高考对接9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练习 实战冲关考题反馈抓落实 自主演练我成功1. 下面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酶在体内不能更新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BC D答案:A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和体外发挥作用。酶在体内可以更新。酶具有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需要温和条件等特性。2在研究酶特性的实验中,以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的一组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常温下自然分解气泡少而小常温下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

2、的氯化铁溶液气泡稍多而小常温下加入2滴鲜肝研磨液气泡极多而大加入2滴煮沸后冷却的鲜肝研磨液气泡少而小据表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的作用条件温和B从催化反应物种类看,酶具有专一性C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具有高效性D从实验变量看,肝脏研磨液属于自变量答案:B解析:四组实验的反应物均是过氧化氢溶液,只有过氧化氢酶,因此,不能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3有一个学习小组在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取10支试管分成5组,编号,向每组的1支试管中加入2 mL 3%淀粉溶液,向另1支试管中加入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30 、35 、40 、

3、45 、50 的水中保温5 min3把每组的两支试管中溶液相混合、摇匀,并放回原水浴环境中继续保温5 min4向每组混合液中滴加1滴碘液,摇匀5观察现象,记录结果请指出下列对该实验步骤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范围设置不合理B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实验C检测因变量的方法可行D无关变量得到了较好控制答案:B解析:该实验用了五组对比实验来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因此不需要再设置对照组实验。温度范围差距较大,不能得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4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对纤维素具有消化作用。从菠菜叶柄切一小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加盖玻片;同样制作另一切片标本,但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15 min后

4、观察,发现两标本内的细胞形态完全一样。下列对结果与预期不同的分析中,不合理的原因是()A实验的温度太低,作用时间也不够长B滴管或实验器皿未洗净,残留酸或碱C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不发生作用D吸取消化液的量过少答案:C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部位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和体外。因此,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仍可发生作用。5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有实验能B只有实验能C实验、实验都能D实验、

5、实验都不能答案:B解析:甲试管中的蛋白液可被蛋白酶水解,但蛋白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因此,甲、乙试管均出现紫色反应。丙试管中的蛋白酶可水解蛋白块,因此,丙中的蛋白块体积变小,丁中蛋白块体积不变。6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正比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答案:A解析:B选项,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超过一定范围,底物浓度增加,速率不变。

6、C选项和D选项,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最适值后,随温度和pH的增大而减小。7(2012海淀期中)如下表是一实验设计,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与此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试管编号abcdef2 mL 3%淀粉溶液2 mL 3%蔗糖溶液1 mL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406080406080斐林试剂本实验试图研究两个问题可以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来检测结果虽然不知道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但可以预期b号试管的反应颜色最深设置的b、c、d号试管均可看作a号试管的对照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答案:C解析:本实验可以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及酶的专一性这两

7、个问题。碘液只能用来检验淀粉的有无,不能用来检测蔗糖的有无,因此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8海洋中的鱼安鱼康鱼有发光现象,其光能是由()A电能转变而来BATP转化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C热能转变而来D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机械能转变而来答案:B解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化学能、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9(杭州高中2012届月考)有关酶和ATP的正确叙述是()A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B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C温度不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D酶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答案:A解析:基因表达时要合成RNA和蛋白质,需要酶和ATP;高温时,酶

8、变性失活,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升高;ATP与ADP相互转化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而温度影响酶活性;酶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产物是水、CO2和尿素。10(2013聊城市高三月考)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人短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 BC D答案:B解析: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总处于动态平衡,否则,生命活动难以维持。11(2013上海市高三年级联考)1个葡

9、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a,其中44%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了b个ATP分子,则1个高能磷酸键中所含能量()A2a/5b B11a/25bC11a/50b D22a/25b答案:A解析:1个ADP转化为ATP需形成1个高能磷酸键,即1个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44%形成b个高能磷酸键。12(杭州高中2012届月考)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所示。图乙示

10、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正常酶的作用图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图非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图甲(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_。(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抑制剂,原因是_。(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图乙图丙答案:(1)专一性(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

11、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3)竞争性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4)见图解析:本题以酶的专一性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信息转换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属于较高要求。13(江苏黄桥2013月考)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

12、(2)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ATP进入细胞间隙穿过了_层膜,将导致受体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3)若人体产生的某抗体能与图中相关酶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受体细胞不能接受信息,这样引起的疾病是_。(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组编号X物质的浓度(ng mL1)细胞中ATP的浓度(n mol mL1)细胞死亡的百分率A0801B2703C45010D82025E16570F32195

13、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_。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1)细胞呼吸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2)0由正变负(3)自身免疫病(4)细胞中ATP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比。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ATP减少,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小肠的蠕动,影响消化;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1)动物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细胞呼吸。ATP与ADP的迅速相互转化保证了细胞内的ATP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2)ATP不能穿过生物膜;受体细胞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3)抗体与自身的正常成分结合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物质X,细胞中ATP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均是因变量。由结果可知,ATP浓度与细胞死亡率负相关。由于物质X可抑制ATP的合成,而消化和吸收需消耗ATP,所以加X会抑制消化和吸收。1. (2012海南单科)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