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057649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请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综合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我国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完成12题。1上右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值(T)范围是 A1200米H1500米,3T48 B1000米H1300米 ,3T48 C1500米H1800米,6T78 D1200米H1500米 ,6T782按照上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

2、约是 A50米 200米 B50米 100米 C500米 100米 D500米 150米读某地区局部等高线图(图1),据此回答34题。3若n=5、m=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B该地区适宜柑橘生长 C该地区为丘陵地形 D该地区夏季河流水量丰富4若n=126、m=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省区有中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BA坡降水量大于B坡 C图中河流有凌汛现象 D水土流失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读我国两个区域图,回答56题。5受气候影响,甲区域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春旱和沙尘暴 B台风和寒潮 C霜冻和滑坡 D洪水和泥石流6根据地理坐标,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444

3、千米 B1200千米 C5500千米D1550千米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B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周围高山环绕 C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D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8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地热能、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下面两幅图,甲图是台湾岛各种资源的分布图,乙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读图回答910题。9台湾的水果主要分布于西南沿海平原地区,该地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光照热量充足,降水适

4、中。台湾素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誉,四季鲜果不断,两岸“三通”后,有利于台湾水果到大陆销售。下列选项中水果“分布主导因素一销售主导因素”的正确组合是 A气温、降水、城市技术、资金 B降水、热量、地形市场、交通运输 C光照、地形、水源冷藏设备、劳动力 D气温、土壤、城市交通运输、信息10图中所示台湾几条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 B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C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港口城市的建设 D沿海台风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11我国有关气候要素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冬夏气温都是南方最高、北方最低 B水分条件越往北越少、气候愈干旱 C

5、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南涝北旱 D气温年较差越往北越大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6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1213题。12、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13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下图为某地区的河流、湖泊、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415题。14图示区域为 A阿尔泰山一额尔齐斯河一外流河 B天山一伊犁河一内流河C阿尔泰山一塔里木河一外流河 D天山一塔里木河一内流河15在图示区域 A木材资源贫乏 B羊毛资源丰富 C适宜种植冬小麦 D适宜养殖三河牛、三河马 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6

6、题。16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证明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在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京津城际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据此回答1718题。17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避开沼泽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 B C D18京津城际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0多分钟,是世界科技水平相当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快线的建成会 带动沿线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 促进跨城就业

7、增加货物运量 加剧大气污染 A B C D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920题。19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20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根据资料,回答2123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34.3532.51865.

8、815.853.51539.1727.915.051.9542.4404.40.431.1361.0184.62.021. 表1中、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2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 B水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 C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2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省(区)

9、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2425题。24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 B C D25若该河在南半球,其流域的典型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第II卷 综合题(共50分)26读“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图15(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道共同特征是 。它们的成因均为 (从地形、植被两方面说明)。(3分)(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是 。(3分)(3)黄河上游与下游部分经常发生凌汛,

10、请说出凌汛形成的条件。(2分)(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4分)27(7分) 据材料同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的该自治区地处内陆,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南部黄土丘陵,中部台地平原,北部平原,其余为山地和沙漠。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边,你可以看到“水乡绿稻、林翠花红”的景象,这里有江南风光般的肥沃土地,全年日照达3 000小时,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材料二:该自治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尝试南部地区部分居民整体移民到北部;

11、回汉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友情提示:自然舒适度指某地点“冷热,阴睛,干湿等影响人们舒适的状况”。(1)A城市是我国西北内陆“自然舒适度”较高的城市,据A城市周围地理环境,分析其主要自然成因。 (3分)(2)从地理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该区域居民从南部迁移到北部”的理由。 (4分)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1)比较甲山脉东南坡和西北坡相同海拔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分) (2)分析乙地区建立立体农业生产体系的自然、人文原因以及意义。 (3分)2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4分)(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

12、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3分)(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 问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30(15分)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1分)(2)对比分析P、Q两地气候的异同点及其成因。(5分)(3)甲、乙两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简要评价两地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自然条件。(5分)(4)P国的铁路干线主要是南北走向、分布在沿海,分析其成因。(4分)实验中学2009-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地理答案12345678910111213ACBAABCABACC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