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4052769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一、时间按排:20xx年3月底至20xx年4月底 (第五-九周) 二、内容安排暨专题设置: 专题一:物理实验(六课时第五周

2、,由李振德老师负责) 专题二:力与运动(六课时第六周,由徐光范老师负责) 专题三:功和能 热学(六课时第七周,由陈立平老师负责) 专题四: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六课时第八周,由吴雷老师负责) 专题五:电磁感应和电路,交变电流(六课时第九周,由刘兆祥老师负责)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与直线运动;平抛与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

3、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热学部分: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

5、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 、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

6、: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

7、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

8、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

9、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写成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量和中间量, 3: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

10、,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