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051926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考试内容解读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考点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了解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懂得商品的质量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而不是由质量决定。(不延伸至二者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理解,会辨认易混易错问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懂得具体表现。 纸币及其发行量:知道纸币的含义、优点和不能任意发行的原因。可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结合起来考,要求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认识我国的货币政策。(明确纸币没有价值;但对纸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认识不一致,回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理解,能联系实

2、际说明) 信用工具:知道信用卡和支票的用途。 外汇与汇率:知道外汇的用途;了解汇率的含义及其升高、跌落的表现;理解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我国的汇率机制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背景,理解人民币外汇汇率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理解,能联系实际说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懂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不考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在考查几者的关系的理解,不在计算难度上设置障碍)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是生活气息较浓的考点。知道

3、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对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影响(懂得什么是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联系生活中素材如汽车、手机、电脑、食品等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三个表现。懂得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本考点与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在理解上可迁移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总体消费水平(生产决定消费)和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 消费类型:理解消费类型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关系。 消费结构:知道消费结构的含义;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含义;知道恩格尔系数的含义。联系当前

4、热点,正确认识它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所占的比例变化,也表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变化),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懂得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行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可考查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所体现的消费心理的辨别、评价,及其商家在促进商品销售时可以怎样利用这些消费心理。 正确的消费原则:理解和掌握具体内容,并能结合实际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的表现。(考查不细化到区分生产决定消费为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发展生产

5、力的意义:包括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与重要性;如何发展生产不要求掌握。,公有制为主体: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懂得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但不细化到辨认还有哪些形式)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理解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表现。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内容;明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明确我国的政策措施(两个毫不动摇)。应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针。,企业的含义: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知道公司的含义、与企业的关系;了解两种法定的公司形式。(能根据教材对比表,区分有限责

6、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制的优点不做考查要求)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能结合实际说明。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能区分并能说明意义。,劳动与就业:能说明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能结合实际说明。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懂得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及应如何维护。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了解利息、利率与本金;懂得储蓄存款的特点 (可考查利息计算;存贷款利率变动、利息税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调整利率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了解什么是商业银行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高考命题不会延伸到中央银行职能。,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了解什么是股票、债券、

7、商业保险;比较这几种投资理财方式及其特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投资理财方案。知道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股市的波动,理解股票投资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能结合实例区分多种分配方式;能说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不要求作为,收入分配公平: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必要性;明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一项制度保证、两项重要举措),并能结合实际说明。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能结合实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说明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财政收入的构成:理解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

8、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并能结合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实际分析说明。 财政支出的构成: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了解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略有赤字、略有盈余都属于收支平衡。懂得国家应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的作用:理解财政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结合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说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懂得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了解税收的含义;理解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能结合实例判断!)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其作用。对其它税种不作要求。(能结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说明;不会考查

9、计税收算 ) 依法纳税: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义务的原因;能识别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树立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对于纳税人、负税人的含义不作考查要求)。,市场与计划:懂得市场与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理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特点、市场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能结合实际说明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说明应如何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规范市场秩序:能结合实际理解必要性和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了解什么是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应联系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不足

10、、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去综合把握。应懂得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全面小康的目标:了解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的现状和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了解)。 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能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农业基础地

11、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求理解并能结合情境材料说明;命题会有问题情境),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懂得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能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热点问题分析说明。 世界贸易组织:了解世贸组织的性质、基本原则及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途径: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维护经济安全。懂得“引进来”的新要求; “走出去”的含义、要

12、求;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应能结合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实际说明。*,主题(主体)梳理法是指依托某一主题或主体,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重点主干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本主题或主体的知识集成块。它是在微观落实的基础上,形成“提起一条线,带出一大片”的知识网络,把书读“薄”。,主题(主体)梳理法,主体梳理法:,考点: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考点: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考点: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考点:市场秩序 考点: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企业(公司)知识整合:,主体梳理法:,考点:劳动与就业,考点: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考点:财政的作用

13、(财政的政策、税收政策),考点: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考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国家知识整合,考点: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主体梳理法:,3、有关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知识整合:,(1)消费者: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理智消费(消费观),(2)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3)投资者:居民的投资;居民投资的原则;各种投资的利弊。,(4)纳税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个 人,投资者,消费者,劳动者,储蓄,股票,债劵,商

14、业保险,权 利,义 务,劳动合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商品的质量性能等,消费类型,产品类型不同,交易方式不同,消费目的不同,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观,不同的消费心理,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维权意识,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纳税人,主题梳理法:,?,(2010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参考试卷 41题)(1)分析材料二,指出A企业的变化所蕴涵的经济生活的道理。 【参考答案】面对出口受阻,A企业适时作出相应调整并取得明显成效,说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A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由贴牌生产为主转变为自主品牌生产为主,使企业利润提高,说明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

15、形成竞争优势;A企业增加产品种类,开拓国外新市场,提高内销比重,使企业产值和利润不减反增,说明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机。,(2)鉴于A企业成功摆脱困境的事实,有人说:“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在于自身的良好经营。”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指出这一点的偏颇所在,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但是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也很重要。因为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例如:为中小企业适度减税可以减轻其负担;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缓解其融资困难。(说明:例

16、子必须是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且符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1)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10分),【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事实表明,关税率持续降低,世界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与外贸出口额的增加分不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利于全球资料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