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号:20111101362,本篇引语,本篇主要讲的是忧患意识,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评析】 治国以德,教民以礼 礼仪是治国的根本,战争是迫于无奈的举措孙子说:“兵者,凶器也,征伐之事,不可不慎也礼仪举,盛德修,民富国强,则近者悦而远者来,何用征伐? 卫灵公不休政德,却怀有征伐的野心,实自不量力,其国势必然面临危机。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注释】 (1)愠:音,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评析】 君子固穷 自古以来,圣贤皆出贫困贫困检验人品,历艰难困顿而后知有君子因此,南朝鲍照愤激地说:“自古圣贤尽贫贱”苏轼也感叹“人生识字忧患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谓人生易逝,坎坷不平,没有谁能够保持永远的幸运不论得意于河东,还是漂零于河西,能够固守做人的原则,是值得敬佩的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评析】 政贵有恒为政贵在坚持始终做人也在于谨守初衷大凡人生只要能够成就一件事业,就已经足够重要的是要有“一以贯之”的坚守精神,平庸与伟大的分水岭并非别的,就在于“一以贯之”的坚持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评析】 天道永恒时代改变了,价值的评价体系也发生变化了,道德的观念更新了,一切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态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有的传统和思维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旧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旧的理论已经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为旧时代服务的社会礼仪体系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过去,为现实社会所扬弃如果不识时务地固守贵观念、旧框框,则是完全行不通的面对时代的变迁,一味地悲叹是没有用的,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开辟和建立新的社会原则。
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评析】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译文】 忠信笃敬,处世根本 “忠信,礼之本也义礼,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记礼器)待人接物,贵在诚信老实,行为忠厚庄敬,无任何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伪饰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上,诚实最可靠,忠厚最可贵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捲”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评析】 卷束情怀归故园孔子称赞身处昏暗环境而能够抵御诱惑,淡泊名利,勇于放弃地位权势,保持自己品格的“君子”作风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强调了对出入进退要有选择所以,人生慎其所处不论处身何种境遇,都应该做到善济天下,独守德操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
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评析】 失人、失言,其害非浅失人,则助者寡,朋友相离、人才散处,上下不相支持,左右不相助力,处国则政不通,居家则邻不亲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评析】 君子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评析】 处世,必先攀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注释】 (1)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2)殷之辂:辂,音,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5)放: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 (6)郑声: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是淫声 (7)远:远离 (8)殆:危险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评析】 清除文化垃圾,净化社会风气 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韶乐优美动听,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礼的问题,他还是主张“复礼”,当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选择。
此外,还要禁绝靡靡之音,疏远侫人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评析】 天晴修水路,无事早为人人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执着于既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忧来明日愁”的态度是不足取的,指挥令自己陷入更加不幸的泥沼而不能自拔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评析】 专心一意追求到底人类追求真理学问道德的决心,永远比不上对物欲美色的贪恋崇尚 生活中我们总是受到很多诱惑,使我们的品德受到侵害我们的理性不远堕落,但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却无法抵御欲望的引诱,因而我们总是在理性与天性的争论中煎熬,我们活得很累,我们的心灵很苦,我们的身体感到很疲惫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注释】 (1)窃位:身居官位而不称职 (2)柳下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私谥,所以,人称其为柳下惠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评析】 举贤任能,是历代执政者永恒不变的话题。
固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佳话;有鲍叔之荐管仲的高义世代传颂今之任人原则更加严格科学,提倡任人唯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察任用规范但是在用人问题上仍然没有彻底达到理想的境界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评析】 勤于政事,宽以待人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 (1)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2)末:这里指没有办法 【译文】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评析】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人类就是在不断的求知中前进的、学问也就是在“为什么?”的不断追问中逐步深入的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并丰富着,世界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我们面对的领域广阔,我们的疑惑将更多任何时候,都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思想去甄别,要有研究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考证过程中,我们对客观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