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023410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地质学 教学队伍及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负责人:何 鹏 副教授 刘长武 教 授, 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构成,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学历结构 3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本科学历1人 学缘结构 任课教师分别在6所大学完成各学历阶段的学习,这些大学分别是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 年龄结构 教师平均年龄41岁,以中青年为主 师资配置 主讲教师均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3人,副高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1人,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教学与科研互动,与工程密切结合,在教学改革中,始终把培 养学生的自主

2、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摆在首 位;, 教学内容安排紧贴工程实际,以大量的现象图片、工程图片、 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针对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内容安排上突出形象化,以丰富而 生动的图片资料印证教学内容,以克服教材受篇幅、印制的限制 而显得枯燥的缺点;, 改革学生作业提交习惯,以鼓励学生将课程内容与亲身体验、 新闻关注、现象观察相结合,提交工程现象观察报告、读书报告 为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改革课程野外实习的内容、方式、实习报告的编写模式,强调 野外实习选点、内容与水工专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野外 实习能最大限度地将理

3、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同时能得到充分的 工程活动锻炼;, 借鉴国外知名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如普林斯顿的十二项标准、 哈佛大学的五项标准之首的学生应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 作的能力的要求,刻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要求其提交 的读书报告、现象观察分析报告、野外实习报告严格按照要 件、格式编写。,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学院积极鼓励教学组教师参与水利工程施工、科研项目,如派 遣教师赴国内外水利工程建设工地承担咨询工程师、工程翻译等 工作,参与坝工析出物成因分析、大坝监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设计、水利工程设计等工作;, 学科间教师学术交流频繁,水工专业教师常年和我们保持密切 联系,互通有

4、无;,成效:通过这些工程、科研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组教师的水工 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对学科间的结合点、楔入 点、专业学科对本课程的需求点的把握更加准确,使“水利 工程地质”课程真正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利工程专业”学 生专业基础课程。, 目前,教学组主讲教师中有1人正在攻读水利工程管理的博士研 究生,1人正在黄河流域规划管理委员会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 后研究工作;, 课程描述,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地球科学是西方国家在理工科院校,特别是在工科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课程,对课程的定位就是各类理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上世纪初一位年轻的美国化学博士就曾在四川大学开设过地质学课程。

5、而水利工程地质学则是从水利水电学院建院以来即设置为水工专业学生的一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也是国内外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水利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与水利工程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合理利用、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四川大学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 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 会精英”。, 结合四川大学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本课程的专业培 养目标应该体现在“服务、辅助、拓展、应用”八个字上。 即: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水工专业学习所应具备的工程地质学 知

6、识,从地质学角度宽展水工专业学习的平台,初步掌 握运用工程地质学的观点思考水利工程活动可能面临的 地质问题的方法。, 课程的战术目标:教会学生能用工程地质学的观点、方法思 考工程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课程的战略目标:为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高层次工程设 计、管理人才做好准备,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建立 起正确的工程活动思想、清晰的工程地质基本概念、了解水 利工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的方面以及相应的基本对 策。,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但学生对地质学、水利工程 活动的先期了解极为有限,更不用说有切

7、身的体会,这极大 地妨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 解决 办法, 突出“形象化” 教学, 特别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动手环节, 鼓励学生平时多注意不同来源的工程活动信息,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教学 的 组 成, 四个学时的矿物岩石实验课, 课程的野外地质实习, 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工程素质和实 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改革实习报告的书写内容、形式。, 措施, 给定提交报告的要件、格式,以培养、锻炼学生的 写作能力, 及时补充实验室的各类损坏、遗失标本, 改革野外实习内容,将实习内容更加紧密地与水利 工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效果:强化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

8、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 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04级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3班 马欢 0443062183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基本掌握了罗盘仪的使用,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地观察了野外的多种岩石(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泥化夹层等),对于断层带有了进一步更真实的了解。并且,对于峡谷(U型,V型谷),垭口,结构体,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数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对于坝址选取条件以及坝区安全因数的分析更深刻,既温固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总之,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受益匪浅。,水工3班 0443062014 杨彬 我觉得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专业知识,

9、并且可以把一些课堂上的知识用与实践,很有意义,这样使我地质方面的知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水利水电工程4班 韩军 0443062095 虽然这次实习只有两天,但本人见到了许多实地的地质现象,让本人更加透彻的理解了书本上的东西,对地质勘察的作用更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加理解了何老师讲的知识要点。真是一次不错的实习!, 创新与特点, 创新, 野外实习的讲解内容从过去的偏重地质现象机理、轻 工程实用性,转变为重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实行新的实习报告编写要求(内容、形式均作改变), 特点, 在实习点设置的模拟水利工程背景可能遭遇的工程地 质问题突出,如坝基稳定、坝型选择、建材评价、水 库渗漏、岸坡稳定等均

10、可在此作为实习报告专题, 教学条件, 教学团队是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集体,成员在教学、科 研活动中相互合作,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互动、互助、 共同提高的学术氛围,这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好的软环 境。, 本课程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水利工程地质(供水工专业本 科生)、工程地质学(工建筑专业本科生、工程管理专业 本科生)是最新版的高等学校指定教材。, 英语水平普遍较高,是团队成员的一大优势。为培养具有国际 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教学组还在教学内容、电子教案、辅助将 一种增加了大量的英文资料,课程正逐步实行 双语教学。, 配合教学实习,教学组还分别编制了矿物岩石实习指导 书、水利工程地质教学实习

11、指导书(以岷江流域都江堰 水利工程、映秀湾水电站为实习基地)和峨嵋地质基础实习 指导书 。, 团队成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积累大量的经验,所编制的电子 教案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已具领先的水平。, 学校目前的教学设施建设、网络建设已达一定规模。因此,在 软、硬件环境已基本具备的情况下,教学组成员有坚定的信 心,一定要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精品课程。,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为主、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 双向信息沟通(课堂讨论与网上交流); 案例教学法;,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发以及实验室建设 研制开发了水利工程地质学电子教案,结合课程特点,强调形象化教

12、学 教学组深深体会到一幅真实的现象或工程照片往往会在讲 授的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更是 如此。, 重视实践环节教学 教学组近年来已有多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直接参与到 实验室和教学组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中,课题主要是对一 些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基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岩土 工程试验等。通过这些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工作,巩固学生的 课堂知识,培养本科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野外实习报告专题, 拟建水库库区地层段岸坡稳定工程地质分析 拟建水库库区地层段库区渗漏工程地质分析 拟建水库库区宽窄河谷地貌成因分析 拟建水库坝址区坝肩岩体稳定工程地质分析 拟建水库坝址区渗漏工程地质分析 拟建水库坝型选择论证 拟建水利工程当地建筑材料论证 拟建水库坝基稳定工程地质分析,普林斯顿的本科毕业生十二项标准 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 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 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 的能力; 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 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 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