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021198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逐客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谏逐客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谏逐客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谏逐客书教案所属学科:语文学时安排:二课时所选教材:出自史记李斯列传的谏逐客书一、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李斯。了解秦时历史,弄清楚赢政逐客的原由。2、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认证、正反论证。 3、 情感目标: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从事实来劝说某人。二、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开宗明义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归纳论证得出结论。2、 课文的艺术特色:立场上,立论高远,切中根本;方法上,史实为据,利害对举;策略上,修辞得当,逐层推进;文彩上:气势奔放,极富感染力。三、 教学难点1、 认识和理解生僻字。2、 文言句、通假字、

2、词类活用的理解和使用。3、 理解课文所用的靓谏方式,了解李斯让嬴政改变初衷所使用的“攻心术”。四、 教学环境、工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五、 教材分析1、 作者简介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2、 写作背景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

3、火线是“郑国渠”事件。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3、 文章结构全文共五部分,即文中的五个自然段落。第一部分:指出逐客主张是错误的,开宗明义,提出问题,统领全文。第二部分:援引秦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君主任用客卿成功的史实,从正面论证用客

4、卿强国的重要性。他首先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富国强兵的事实,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进而提出诘问:“客何负于秦哉?”以驳倒“吏议”。然后又从反面做出推论:假如这四位君主不用客卿,秦国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强大,从而将逐客之错误巧妙隐含于评述用客之功中。第三部分:铺述当今秦王重物轻人的实际,从反面论证逐客的错误性。他首先从正面议论秦王的重物;然后指出秦王重物并不排斥客国之物,而用人则要排斥客国之人;最后论证秦王这样重物轻人的做法不是成就霸业的人所为。第四部分:阐述“王者不却众庶”的好处和今人逐客的荒唐,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述逐客的极端错误。他首先用比喻和排比句式正面阐述“王者不却众庶”的好处,又

5、用类比方法反面阐述了逐客的危害和荒唐,正反对比愈显逐客错误的严重性。第五部分: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与篇首呼应。4、 学习内容评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此(指谏逐客书)先秦古书也。中间两三节,一反一覆,一起一伏,略加转换数个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无限曲折变态,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辞乎。语气肆宕,采色烂然,可以止矣,又偏再衍出下节。强弩穿甲,劲势未已。(清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谏逐客书的作者)处在被逐的地位,如果一味央求,是换不来同情可怜的,李斯的本事就在于:明明是恳求秦王不要驱逐自己,却只字不提个人的去留,通篇都是为秦国考虑,申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就抓住了秦王

6、的心。文章既有严密的论证,又有铺陈排比,将委婉的措辞与犀利的词锋结合起来,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陈建森、陈一平编著中国古代散文选) 本文(指谏逐客书)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昭晰,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文章采用极力铺陈的手法, 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六、 教学过程流程图:导入 引入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分层解析课文并向学生提问每层的修辞总结主旨课后练习(一)导入 1、 用三句

7、话来导入课文。这三句话分别为:“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2、 具体讲解李斯早年为郡小吏,一次在侧所中看见老鼠,非常瘦小肮脏,见有人来慌忙逃窜。又有一次,李斯在米仓中看见老鼠,长得肥大而干净,见到有人来还镇定自若。于是李斯有感而发,说了这句话“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能不能显示出才能就像老鼠一样,是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就是李斯著名的仓鼠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老鼠哲学。李斯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开始了他人生的地位抢夺战。首先,李斯辞去了小史官职,于旬子学帝王之术。当李斯学业有成,与荀子辞行

8、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很多青年昂扬斗志的话,就是“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這就是李斯的處世觀念,甚至,坦明的說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但絕不因此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正因如此,他早已下定決心要西說秦王矣。他怎麼也沒想到,就是因為這些處世哲學,使他登上丞相之位。当然这是后话。然后,李斯入秦,得到吕不韦的赏识,从此为吕不韦舍人。给我吕不韦的引见,加上李斯的帽死觐见,得到嬴政赏识。但谁知不久嬴政然下逐客令,非秦者去,李斯也列入了逐去的行列,为了保存自己,李斯写了千古第一奇文谏逐客书,使得嬴政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受到嬴政青睐,从此青云直上。最后做了秦国宰相。李斯终于从侧鼠变成了仓鼠。然而,好景不

9、长。嬴政在出游途中驾崩了,只留下了一纸召书。召书分明写着让扶书继位,可是李斯听从了赵高的谗言,篡改召书,最终召来腰斩于市的祸害。在送往刑场时,李斯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将他对死的不甘和命运的不公表达得淋漓尽致。李斯的一生是从叹鼠到叹黄太犬的过程。(二)引入背景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

10、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三)分析课文作者从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摆事实,讲道理,反复阐述驱逐客卿的利害得失,劝说秦王收回逐客令,情辞恳切,理直气壮,说服了秦王,也为后人留下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议论文最好的开头是开门见山,本文正是如此:文章伊始,明确地提出了论点: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第一自然段),这是文章的第一个层次,是本议论文的绪论部分。本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个层次,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利害得失,是本论部分。摆事实、讲道理,是论证的最基本方法,因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道理是最能折服人

11、的。李斯先用历史和现时的事实,再用常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论证得确凿可信,无可置疑。这一层次从如下两个方面论证。第一个方面,文章的第二段,第三段,先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论证。第二段,从昔日先君之得着笔论证,以穆公、孝公、惠王、昭公四君任用客卿使秦成帝业的史实为依据,先分后总,论证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斩钉截铁地指出,四君的成就“皆以客之功”。然后笔锋一转,进入反面推论:无客卿会是“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从而有力地证实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第三段,从今日陛下之失着笔论证。首先极力铺陈秦王喜爱别国的珍宝、美色、音乐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实,揭示了秦王喜爱和重视的是物,是为了“娱心意、说

12、耳目者”,“快意当前”的自我满足,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接着笔锋一转,指出“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态度构成对比,紧随其后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驰的,是和秦王意在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的,因此,是错误的。第二个方面,文章的第四段,从理论上论证逐客的错误的,作者列举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再以泰山、河海为譬,说明纳客之利;又用五帝三王广纳人才无敌于天下的例子,说明王天下者应能容纳万民万方,其后将以上两个方面与今日秦王“却宾客”进行对比,说明逐客之害,一利一害,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逐客的错误实质及危害。文章的第三个层次,即第五自然段,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本论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的结论,结束全文。(四)概括主旨全文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文中以前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重物轻人,继而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呼应。(五)课后练习1、将课文翻译。2、运用事实论证,类比论证和正反论证,写一篇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