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4011467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三分之一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2、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砧板粘贴 湖畔绊脚石 包庇刚愎自用 B、恫吓胴体 舟楫通缉犯 根茎战战兢兢 C、磋商蹉跎 谛听并蒂莲 俨然奄奄一息 D、朝觐劲旅 市侩刽子手 揣度惴惴不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泄 影碟 吊脚楼 罄竹难书 B、诀别 蛰伏 俱乐部 鸠占雀巢 C、文身 就绪 蛾眉山 皇天后土 D、洗练 坐镇 大姆指 名门旺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飞机开赴钓鱼岛,再次 中国对钓鱼岛的绝对主权。

3、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确实 草率,但既然已经通行多年,那也应该尊重历史和现实。 雾霾天气状况下,人们 不开窗,室外的粉尘等颗粒 还是会进入 到屋内。 A、宣示 失之 即使 也 B、宣誓 失之 虽然 但 C、宣誓 有失 即使 也 D、宣示 有失 虽然 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杯比赛期间,比赛所在城市的居民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B、建设一个文化济宁,不是决策者培育接续产业的权宜之计,而是要为城市寻找永恒的精神动力。 C、电视剧天真遇到现实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此剧品头论足,好评如潮,收视率创下新高。 D、三星集团以雄厚的

4、科技实力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潮流, 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3年新农合的重点工作,是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的覆盖面,每个农民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40元左右,重大疾病报销比例达90。 B、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在简化训练项目的同时,新驾考对交规理论、实际操作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C、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之所以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D、一个人能否成才,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成功的信念,还要看他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式英语的前景粱信

5、 近年来在中国,中式英语这一独特语言文化现象引起了“热火朝天的争论”。中式英语自诞生以来,就有摆脱不掉的“尴尬”和抬不起头的“自卑”,似乎它的出现注定是个错误,注定要被指责和消灭。 中式英语是指带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等特色的英语;它的产生,究其根源是与语言和文化这两大因素密不可分的。在语言方面,学习者往往由于对英语的词汇、语法、语用等理解不透彻,将其汉语表达习惯直接套入英语中;在文化方面,学习者由于对英语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加上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产生干扰作用。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翻译偏差或失误,从而产生了特征鲜明的中式英语;此外,机器翻译、网络搞笑等也会产

6、生这种语言文化现象。 对于中式英语的使用问题,人们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赞成使用中式英语,认为它是国际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时代变化的真实写照;另一是反对使用中式英语,认为它是一些人对英语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语习惯的一种结果。这两种不同的意见反映出人们对于中式英语使用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中心”(GLM)则从全球视野和英语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该中心主任称: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大量的汉语词语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语最主要的来源,比率可达20,超过任何其它来源。在互联网上,中式英语的狂热追随者数目还在不断上升之中;而中式英语的

7、新式变体也在不断涌现。因此GLM坚称:中式英语会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更“繁荣”。 美国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认为,中式英语的产生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是中西文化相撞的火花,是中国文化话语权有所提高的表现。中式英语不仅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也为国际英语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 外国人对中式英语的喜爱看似意外,其实也容易理解。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些外国人学汉语,即使错误频出,也不会瞧不起对方一样。他们觉得中式英语好玩儿又有趣,为国际英语添加了调味剂。一些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认为,如果一座城市的中式英语消失,这座城市也丢失了它的某些特色,市民的日常生活还失去了某些乐趣。 中国知名学

8、者周海中教授最近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人们应当以宽容、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式英语,而不是指责和排斥它。“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存法则对中式英语同样适用;不过它的优胜劣汰,也需要给以正确地引导和科学的调节,这样才有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沟通交流。学生应学习使用现行的标准英语;有关部门应协助规范中式英语的运用。而作为一种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现的有趣文化现象,中式英语仍将以不可逆之势在指责与宽容中继续“成长”。 可以相信:当有一天,人们有了无需为中式英语感到尴尬的文化自信,并保障了让中式英语“维持生命”之时,便是中式英语“修成正果”之日。这一天是否会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选自世界文

9、化2012年第4期,原文有删节)6、下列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者往往对于词汇、语法、语用等理解不透彻,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套用在英语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B、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在使用和翻译时,产生了偏差和失误,这也是形成中式英语的因素之一。 C、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习者产生了干扰,使他们产生曲解和误解,政变了英语本来的表达习惯和规则。 D、机器翻译、网络搞笑等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有着不同程度的干扰,成为影响中式英语形成的因素之一。 7、下列解说中,不属于“中式英语”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A、大量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丰富了英语

10、词汇的来源,中式英语在推动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 B、中式英语为国际英语注入新的活力,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C、在外国人看来,中式英语增加了国际英语的趣味性,也给中国市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 D、中式英语的发展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优胜劣汰。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种意见认为,人们在对英语使用不熟悉、违背英语习惯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地使用中式英语。 B、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喜欢中式英语的人数的增加,中式英语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不断创新发展。 C、对中式英语的发展应给以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调节,有关部门应让学生学习和使

11、用规范的中式英语。 D、中式英语一直有着摆脱不掉的“尴尬”,作者对中式英语“修成正果”的日期的到来并不乐观。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侍。灵帝崩,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为执金吾。会进败,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

12、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 允既不赦凉州人,由是卓将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术患之。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时李傕等购募求布急,杨下诸将皆欲图之。布惧,谓杨曰:“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催等爵宠。”杨以为然。有顷,布得走投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兔,能驰城飞

13、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布既恃其功,更请兵于绍,绍不许,而将士多暴横,绍患之。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绍听之,承制使领司隶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使杀之。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于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绍闻,惧为患,募遣追之,皆莫敢逼,遂归张杨。道经陈留,太守张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临别把臂言誓。 (选自后汉书吕布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至中郎将 稍:逐渐 B、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 谢:道歉 C、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 将:率领 D、时李傕等购募求布急 购:购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

14、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弓马骁武给并州 B、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臣具以表闻 均之二策 C、因往见司徒王允 D、夜中兵起,而布已亡 不如因而厚遇之 门虽设而常关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布势利多变的一组是 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 布既恃其功,更请兵于绍 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 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 夜中兵起,而布已亡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对吕布十分欣赏信任,并发誓结为父子。然而董卓曾因一点小事用小戟投掷过吕布,致使吕布怀恨在心。 B、王允、士孙瑞等密谋杀掉董卓,于是拉拢吕布,吕布答应,成功刺杀了董卓。王允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 C、吕布与李催交战失败,本想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且放纵部下,所以被拒绝,于是吕布改投袁绍。 D、吕布投靠袁绍后,又仗恃功劳,向袁绍请兵,被拒;而袁绍不满吕布将士多暴横。吕布自感不安,又投靠张杨。第卷(共114分)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3分) (2)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