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发区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4005249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发区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发区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发区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发区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课题水资源课 型新授主备人备课组审核 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学习!永不放弃!努力!做最强的自己!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2、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提高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3、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自主预习】1、通常把地球上的 称为水资源。水和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以上,北方不足。我

2、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和地区。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3、由于水资源不均,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水、枯水期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变化。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工程。把流域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和地区。5、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南水北调、。6、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引黄济青:将 水调入引滦入津:将 水调入南水北调:将 水调入 、 地区(1)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 ,解决 地区缺水问题(2)中线 从 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3)东线 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输送,北达 与。7、解

3、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的问题8、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用水,保护 ,防治【合作探究】1、华北缺水的原因及解决错施:、2、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措施:【拓展延伸】1、节水方面我们中学生如何做:2、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耕地资源北方占60,南方占40,这样的水土资源配合是否合理?其原因是什么?【当堂反馈】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A 跨流域调水 B 防治水污染 C 兴建水库 D 节约用水2、解决北方缺水严重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有效办法是 A 西电东送 B 南水北调 C 西气东输 D 长江三峡3、下列位于我国少水带的城市是 A 兰州 B 哈尔滨 C

4、 乌鲁木齐 D 长沙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调水主要是解决下列哪个地区缺水问题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京津唐地区5、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表现为 A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B 东部少西部多,南方多北方少 C 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 山地多平原少,内地多沿海少6、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 夏秋多、冬春多 B 秋季多,春季少 C 冬春多、夏秋少D夏秋多、冬春少7、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 A 解决我国江水季节分配不均 B 解决东北平原的淡水缺乏问题C 解决我国空间分布不均 D 南水北调即把珠江水调到我国北方地区8、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5、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水和水。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2)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从长江下游_(城市)利用_输送,北上到达_和_。(4)中线方案从_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_。西线方案:把_的水引人_,补充_地区的水资源。(5)“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 )市。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6)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可采取的措施是_(7)分析华北缺水的原因:_解决东营缺水的错施:_(8)农业和生活节水措施:(9)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措施:_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