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004619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矛盾在事物中 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读书报告 摘 要:矛盾论一直是哲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矛盾存在与事物之中而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矛盾也以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运动。如何正确地认识矛盾、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主题。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本文提出,对于矛盾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应从其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矛盾;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 1. 必然性 1.1 哲学基本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同时,这也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论点之一。事物自其产生之初,内部就已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从

2、一开始就暴露无疑;或没有任何迹象,隐藏在事物内部,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阶段中最终显现出来。虽然这些矛盾形式不同,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1.2 普遍性与特殊性 对于矛盾的必然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矛盾必然性这种看似不合理、实则合情合理的性质呢?这一点,则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说其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乍一看,这两点似乎说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实则不然。第一点只是说矛盾的存在,

3、而第二点则更深刻地指明了矛盾的运动。矛盾的存在,它与万事万物相生而生的关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政治上,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经济上,不同产业、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文化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一点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学中的合成与分解恩格斯有一句名 言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生物是它自身,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正是它自身才构成了这个生物。但它又是别的什么?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正是与自身矛盾的部分。生物是个有机体,但却是由无机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生物生命的整个过程不过是原子、分子之间

4、的相互作用与反应,所以说生物“又是别的什么”。以上种种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着,不论是简单或复杂,不论是主管或客观,不论是社会或自然,甚至是生命本身,矛盾都是普遍地存在着,存在于一切事物过程。 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的事物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不同的矛盾之间区别着不同的事物。各个事物的发展运动千差万别,其内部的矛盾也自然大相径庭。但对于任一事物来说,正是它所包含的特殊的矛盾,构成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并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从人类的认知过程来看,对于每一件事物,我们会关注到它的全部特征,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将它与别的事物相比较,而在比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

5、使我们找到其间的规律,而不同点使我们对事物加以概念。由此发现,矛盾的特殊性在人类认知、科学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发展性 2.1 矛盾的整体发展 正如万事万物时刻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中一样,其所包含的矛盾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运动和发展。其中,既有矛盾在整体上的发展、变化,又有矛盾自身内部的运动与转化。 在整体上,矛盾有其当下固有的形态或本质,比如现在我国所面临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这项矛盾会保持其现在的形态,以一种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是,它也在不断地发生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绝不是静滞不动的。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项矛盾也会消失,

6、但这里的“消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是说这项矛盾发展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矛盾。这正如中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转化为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再发展为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最后直至现在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在矛盾的发展中,各个矛盾的相对低位也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件事物,其内部可能同时有多个矛盾。但这些矛盾的地位并不是相等的,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矛盾在不断发展,因而主要矛盾可能会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能会转化为主要矛盾。这正如抗战前国共两党矛盾尖锐,此即为主要矛盾。而当抗战爆发后,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上

7、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因而产生国共合作,共同抗战。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进行了解放战争。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事物中的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正是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前面已经说过,正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并成为事物间相区别的根本特征。这里要说明的,一项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而并不在于其外部。就拿大学的学习来说,处于同一所大学中,在学习环境、师资力量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学习成绩仍会有较大的差别;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从大一到大四的成绩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这个过

8、程中,其所处的学校环境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在事物外部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矛盾的发展与转换,事物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2 矛盾的内部发展 每一项矛盾中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或几方面,如上下、正反、里外,这些方面虽然矛盾,但却又包含着一定的统一性。首先,矛盾的一方面的存在必以其对立方面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是说,矛盾着的各方面,并不能孤立的存在。假如没有与它相对立、相矛盾的一方,它自己的存在也自然失去了意义。也即,无所谓上,也就无所谓下;无所谓正,也就无所谓反;无所谓里,也就无所谓外。各方面互相依赖、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了矛盾的存在。其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着的各

9、方面也是在不断地转化的,转化为其他方面,或甚至转化为其对立的方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中体现地最为明显。阴代表相对静止的、向内的、下降的、有形的,阳代表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无形的,这两方面互为对立,却又互相补充,并且互为消长,动态平衡。一段时间内,可能阴消阳长,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又会阳消阴长。而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转变。俗话说:“物极必反。”阴会转化为阳,阳也会转化为阴。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体现了这个道理。列宁也曾说过:“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做死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做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3. 可解决性 既然存

10、在矛盾,那么也就一定存在矛盾的解决方法,所以矛盾具有可解决性。 首先,科学的辩证法要求我们以一种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对待事物中存在的矛盾,我们自然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对矛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解决矛盾。就以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为例,形而上学主张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宇宙观,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相矛盾的。但是,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代,我们却需要抛除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矛盾,将两者结合起来。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思考开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他将自然规律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本身就包含一种静止、不变的前提。试想,

11、如果牛顿对自然规律的看法就是认为它是瞬息万变的、无固定形态的,那又怎么能得到普适的万有引力计算式?所以正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如果这样看待问题,那事物中原有的矛盾就都消失了、不存在了,岂不是与上述所说的矛盾的必然性相违背?其实不然,因为这恰恰是矛盾发展性的又一个体现。另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在于事物本身也在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人们如果不去注意这一点,就不能适当的处理事物的矛盾。随着事物的发展,旧过程与旧矛盾消灭,新过程与新矛盾产生7,对于这些不同的矛盾本质,我们如果一直采用同一种方法,是不可能将其全部解决掉的。所以,分析矛盾的变化,有针对

12、性地使用不同的方法,这才是明智的。就如对于资产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应采用君主立宪的方法去解决;对于无产阶级同剥削阶级的矛盾,应采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可见,只有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面对矛盾,才会得到矛盾的解决方法。 其次,要分清主次。在矛盾的发展性中已经谈到,事物中存在诸多的矛盾,其中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那么,在解决矛盾时我们就应该从主要矛盾入手,这是毋庸置疑的。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他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进而影响到矛盾整体的形态和性质;而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本质,所以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决不能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一定要深入了解事物的各项矛盾,明白其中的各个方面,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只有了解问题,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找出最有效的方法。当我们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之后,次要矛盾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