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004022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方案一、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修课程。但与普通的素质教育课程不同,由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性和广泛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说是其职业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具有促进学生其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的作用。理论教学以多媒体为主,用CAI课件教学,实践教学为上机练习,以达到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培养目标,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根据本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课程结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在课堂上针对重点与难点、学生在实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通过“提出问题,找出方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锻炼了学生后续自我学习的能力。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电子专业、汽车电子专业、电脑艺术专业、数控机床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设计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继电保护、发电厂、物流专业等。重点在基础知识够用

3、的前提下强调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应用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采用大量案例教学,同时根据计算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不断补充新知识。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环节,精讲多练。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课程教学与技能强化的双元教学模式,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1:1,利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教师可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因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不及时而影响学习效果,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认证教育相结合,在讲授本课程后,适当引导学生考取与之相关的含有较高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高等技术应

4、用性专门人才。 2、课程地位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范畴,除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好基础,因此,在计算机软硬件理论等方面需要有相关的拓展。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课程内容以“学其所

5、用,用其所学 ”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学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学生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主要有: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通过窗口操作,熟练地完成文件和磁盘的访问,从而实现软、硬件功能; 3) 通过对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文件、信函、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录入、编辑、修改、存储等操作方法,使用目前流行的办公应用软件,完成各种办公任务;将程序设计方法用于后续计

6、算机语言课程的学习中,为其他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Internet的基本应用。二、教学内容模块教学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二章Windows2003 键盘与指法 中文输入方法 菜单、应用程序和剪贴板 资源管理器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系统设置 第三章 Word 的基本操作 文档的排版与显示 表格的创建与编辑 绘制图形 页面排版和打印 第四章 Excel 基础与工作表的建立 公式、函数和数据编辑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数据图表 数据管理和分析 页面设置和打印 第五章 演示文稿的建立,浏览和编辑、幻灯片的修饰和放映 第六章 Windows 的网络功

7、能、结构、局域网及其特点、网络设置、网上浏览和电子邮件第七章常用工具软件 三、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每堂理论课都安排相关的实验内容,使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手段: (1). 采用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以一课一要点式的授课方式,采用事例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设置字体格式、段落格式这章节时,我们采用编辑某报纸排版格式来分析讲解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验证、设计或综合运用,由学生自己上机完成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8、并辅以必要的教师辅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 注重证书式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推广、普及,操作和应用计算机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许多单位部门已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录用、 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计算机等级证书是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历年计算机二级和文管二级考试重点、难点内容,提高了我校学生通过率。 (3). 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用计算

9、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等,通过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投影,边讲解、边操作演示,教学方法新颖、形象,直观,学生容易接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突出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定位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的公共基础课。我们特别注意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实现在教学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突出技能的教育。内容新。课程组教师将现代办公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及技术应用相结合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水平。四、考核方案(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公共基础必修课,60学时。(二)考核方式:为使学生重视平时的操作训练和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课程

10、的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形成。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1)平时学习表现;(2)单元测试;(3)期末综合考试。如下图所示:考核阶段平时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平时表现和作业单元测试期末综合考试成绩比例15%5%80% 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20分) 期末考试成绩(80分)。期末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三)平时考核成绩的形成:平时考核成绩由平时学习表现考核、单元考核两部分形成。平时考核成绩(20分)平时学习表现考核(考勤、课堂讨论、课堂实训)(15分)+ 单元考核(5分)。(四)形成性考核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1)平时学习表现(15分)1考勤(10分):每次上课点名,无故迟到或早退1次扣0.5分,旷课1次扣2分,扣满10分为止。2平时作业(5分)(2)单元考核(5分)每个单元进行一次考核,每次单元考核满分3分。(3)期末考试(80分)期末考试采用理论闭卷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