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995977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论文: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论文: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论文: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论文: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摘要: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源于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式学习理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优势;但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不足,在应用中也有一些适应性,应选取较适应的教学内容应用于这种模式,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发现式地理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主体与差异性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关键词:发现式教学模式应用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用多种方法、活动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实际上,地理新课标中指明的学生的这种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

2、是发现的过程,而地理发现式教学模式就可以充分体现出地理新课标的这种目标。一、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简介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强调把人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人的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的事物主动地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得以向环境学习,并适应环境,以致改造环境。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其操作程序如下: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材料,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二、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现代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这样三个: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有:(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

4、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观下的发现式教学包括问题解决与方法论重建两个基本过程,即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先独立钻研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交流活动,通过相互启发,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从解题过程中得到方法论启示,在把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一般原理,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相关教学内容“方法论重建”,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可以加以推广应用的”

5、的内容。3、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阐明: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自己去发现一些内容,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或转换。发现学习有三种类型:(1)运用。把已知概念、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2)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无法把已知概念、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必须通过一些策略,需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才能解决问题。(3)创造。能利用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知识方法来解决新问题。三、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应用的优势(1)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

6、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这些因素使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乐趣。(2)有助于形成迁移能力。认为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形成学生迁移能力方面的效益比其它方法要高出20-30%。(3)有利于培养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发现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创造思维的因素:独立思考、直觉思维、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选择信息、加工信息、重组信息等,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和创造态度的重要条件。(4)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通过发现学习,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2、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适应性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随机性,比普通教学花费的时间要多,因此,地理教学中使用发现式地理教学

7、模式时,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组织等方面要认真处理和精选,以合格证教学正常进行,一般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地理教学内容可采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适宜使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如学习“西北地区”时,要了解该地区降水量从东向西变化的规律,可让学生制作课件从而发现这一规律:课件中设置自东向西地区植被景观的渐变效果,森林草原植被渐渐过渡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从植被的变化中发现降水的递变规律。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相对难度不大时,可以使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如在学习“等温线”这一概念时,就可让学生联系等高线这一概念,另外如等深线、等压线、等降水量

8、线等也可以应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比较分析,发现异同,得出结论,也是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方面。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中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将其与热带草原气候相混,教师可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二者形成的原因着手,通过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可从直观及实物操作入手,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泡沫塑料模型操作实践,发现等高线地形图的涵义。3、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步骤(含教学案例)发现式教学地理教学模式中的发现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再发现,是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情境,引发发现,促进学生

9、知识潜能的过程。如:学习“气候的形成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观察不同纬度、不同海陆位置气候是否存在差异?提出假设:学生发现这种差异确实存在:纬向,从低纬到高纬气候类型表现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冰原带(苔原带);经向,如亚欧大陆纬度30度至40度之间自东向西气候类型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气候学生根据旧知可作出假设:气候的形成因素有大气环流、太阳辐射选取一块大陆,分析其气候类型,检验刚作出的假设如北美洲大陆,让学生在检验中发现,有些部分的气候类型形成是可以用大气环流或太阳辐射来解释,但有些部分的气候类型是不能用这两个原因来解释,如北美洲大陆西部温带海洋

10、性气候在沿海的狭长状分布等,引出地表状况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同理引出人类活动这一因素。作出结论: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地表状况、人类活动等,学生可以用这四个因子来综合分析某地的气候形成原因。4、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可以贯穿于某节课的始终,也可以仅用于一节课中某一个教学因子的教学,还可以在一个总的发现式程序中套用一些分的发现,总之,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让他充分地感觉到发现的乐趣,发现的成就感。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要注意发现情境的创设,一般而言,发现情境要有目地性、现实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是指“发现情境要针对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提出来;现实性

11、是指“发现”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职能水平;新颖性指“发现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和生动性。这样的发现情境能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探究发现的欲望,产生问题意识和欲求尝试解决的心理状态。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发现,因为只有这样的发现才会更加具有实效性。所以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善于引导,教师的引导能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避免盲目的猜测和无益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不能太具体,应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给学生以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创造的思维空间。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自由

12、发现研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确定,要真正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进一步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意见,自行地发现和自由地创造。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理,学习差异有真正的了解,还要能对教学程度和方式有多种准备和多层次要求,保证教学过程有一定弹性。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发现过程费时太多,如果每节课都用这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再比如发现法对学生的适应性难于考虑,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都是有差异的,采用同一发现方案,效果不佳等。实际上,任何一种地理教学模式都会有其所长所短,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将多种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各自扬长避短,才会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资料来源: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内部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