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985279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 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

2、一。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一、亚洲季风漫谈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

3、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一)季风的形成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气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海陆表面热量状况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及其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活动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产生和维持了

4、季风现象,加强了大气南北输送;另一方面,说明季风的作用不仅限于低层,而是整个对流层的大规模现象。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形成的重要作用。(1)青藏高原的机械作用由于青藏高原面积很大,且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它对气流的东西移动有加强、抑制、分支作用。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加强作用由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山都近于南北排列,有利于东部平原上冬、夏季风的南北方向冷暖平流的加强,同时,东亚季风都比同纬度季风强,造成这一地区各气象要素的年较差特别大。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直接侵袭,在印度缅甸一带,即使在隆冬都比其他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的温度较高,气压也相对较低;而在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

5、风,很难逾越青藏高原进入西北地区,因而这里气候十分干燥。青藏高原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分支作用夏季当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向北推进时,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作气旋型弯曲变为东风,维持印度半岛北部的低压;另一支沿横断山脉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给我国源源不断送来水汽,成为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由于终年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又因为高原陆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上覆空气强得多,因而高原陆面对其上空大气加热程度也比自由大气大得多,从而使高原主体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冬季时高原上气流的下沉运动,加强了大陆高压的稳定程度;夏季时,高原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很大,使大陆的夏季

6、风在东部平原地区更为活跃。这样,青藏高原不仅加强了冬夏季风的交替,也扩大了夏季风的活动区域。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如印度季风,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南亚南部的东北风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时,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再加上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成为南亚的夏季风,即西南季风。(二)季风的特征南亚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且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东亚季风主要表现在盛行风向有着

7、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随着风向的改变也形成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由于各地所处高压位置的不同,各地冬季风并不完全相同。由北而南,依次为西北风、北风、东北风。由于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东亚的夏季风。(三)季风的活动范围1季风的来源南亚夏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即热带季风。冬季风是大陆冷高压前缘的东北气流。而东亚的季风主要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之分。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北太平洋,西南季风主要来自赤道地区的印度

8、洋上,冬季风则源于西伯利亚的冷高压。2季风的活动过程南亚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季风(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西南季风。此时,印度半岛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对西南季风有强烈的吸引力,加剧了西南季风的程度。然后自东南向西北部延伸,速度比较快。从5月末到6月初在印度南部开始,到7月中旬影响到印度全境。而东亚的夏季风来临却是渐进的,一般在3月中旬影响我国华南,但一直到7月下旬才到达夏季风的北界,为时约4个月;同时我国夏季风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两次急进,一次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一次是华北雨季时。这时华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随着冬季风的建立,夏季风的撤退较为突然。(四)季风气候

9、的特点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风速约大两倍。夏季降水来自两支气流,一支由阿拉伯海到印度西海岸进入印度,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另一支由孟加拉湾北上到喜马拉雅山后向西北,故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亚受西南季风、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温度较高,温度年变化小,但各地降水量的差别大。东亚夏季是雨季,夏季风来源有三支,一支是从非洲东部、南半球高压北侧跨赤道转向的偏西南气流;一支是从澳大利亚北部跨过赤道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气流;还有一支是西太平洋上副高南部的一支,是我国盛行的东南季风。每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期间,雨带在5月从华南北移,6月到日本、华中,7月上旬到达黄淮流域、日本中部,7月中旬到达华北、朝鲜、日本

10、北部,8月、9月初迅速南撤。二、北美和亚欧大陆的气候比较(一)北美大陆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1气候特点(1)大陆性都比较显著,只是北美大陆性弱于亚欧大陆。北美1月份3/4的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七月份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高于20,气温年较差约为50,而亚洲气温年较差达65。(2)气候类型构成都复杂多样“齐全”。(3)气候类型排列在高纬处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在中纬处具有东、中、西气候类型对比特色。(4)都具有寒潮、台风(飓风)等灾害性天气。2原因(1)具有相似的纬度位置北美大陆大致在712N7159N之间;亚欧大陆大致在117N7108N之间。两大陆南北延伸都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的所有气候带

11、,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这是决定了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基本因素。(2)雷同的海陆位置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北美、亚欧大陆都北靠北冰洋。(3)相仿的洋流配置流经北美大陆东岸的墨西哥湾暖流流到40N附近,和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汇合后折而向东,且呈扇形展开,称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大部分通过不列颠群岛与冰岛之间,继续向东北流入挪威甚至北冰洋,小部分在接近伊比利亚半岛时,向南沿欧非海岸南下,形成微弱的加那利寒流。流经亚欧大陆东岸发源于白令海区的千岛寒流,受极地东风影响,向西流动至大陆沿岸,沿堪察加半岛南下,寒流至日本本州岛,东北海域与

12、南来的日本暖流会合,在西风吹送下向东流去,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它的一部分至北美大陆西岸南下成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回到极地海区。(4)相像的气压场配置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具有四大活动中心,即两副极地低压中心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两副热带高压中心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四大气压活动中心的强度和中心位置因季节而变动。(二)北美和亚欧大陆气候的差异1北美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所占面积有限(1)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西部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42N58N的西岸,呈南北向狭长条带状。亚欧大陆西岸拥有典型的、分布范围很广的温带海洋

13、性气候,它北起斯勘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63N),西起不列颠群岛,向东呈楔形一直扩展到易北河下游,莱茵河中流和阿尔卑斯山脉西麓,分布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其他各洲的同类型气候。地中海气候。北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32N42N之间的沿海狭窄地带,7月份均温1620,属凉夏型;亚欧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31N45N的地中海、黑海沿岸,7月份均温2428,最高达40,属炎夏型。两地的降水都属夏干型,但北美大陆更少,仅占全年降水的2%,小于亚欧大陆的5%。(2)原因地貌因素。北美大陆西部是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的逼近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不仅高度相当,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

14、陆的海湾。而亚欧大陆西部欧洲的山脉一般不很高,而且多数山脉的走向接近纬向(东西向),对西风的纬向运行不但不起阻挡作用,反而起导引作用。大面积的平原地形更有利于西风东进。大陆轮廓。亚欧大陆西部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的影响能深入内陆。欧洲三角形大陆水平轮廓大大加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作用,它使北大西洋暖流沿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岸远伸向东北,使远在北极圈以北的巴伦支海西南部终年不结冰,使西北沿海地区成为世界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洋流因素。亚欧大陆西岸42N以北是最大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北。42N以南是加那利寒流,影响小,主要在葡萄牙一带;北美西岸42N以北是北太平洋暖

15、流。由于阿拉斯加半岛阻挡,使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以内。42N以南加利福尼亚寒流作用也小,只是由于北美西岸狭长,作用大些。2北美大陆东岸不具备(典型的)季风气候北美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湿润气候(海洋性)。北美东岸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亚欧大陆东岸降水集中在6、7、8月份。北美东岸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且年较差较小。原因: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而北美大陆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得多,大西洋也小于太平洋,因此冬夏海陆热力差异的程度不如前者,使北美大陆东部不具备亚洲东部那样典型的季风型气候。3北美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范围小于亚欧大陆北美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以东,100W以西的大平原中部地带以及科迪勒拉山间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北部等地的温带型;大平原南部、科迪勒拉山间大盆地南部和科罗拉多高原的亚热带型;墨西哥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半岛的热带型。亚欧大陆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有分布中亚的图兰平原、我国西北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