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982772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答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师1009考试批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题问答题1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什么特点?(P135-13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 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因为工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实现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条件有很大不同。当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大量过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实现工业化

2、,又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当年那样依靠同广大殖民地的不平等交换,而必须依靠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打开销路。因此,必须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

3、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扩大就业。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P80-8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二者互相联系

4、,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3.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P99-103)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5、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又可以一分为二,前两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目标;后三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两大目标被称为社会主义本质,从而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的最高层次,能否达到这两大实际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则突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事实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由于存在制度、体制方面的弊端也会束缚生产力的

6、发展,这就需要改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因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是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第三、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中

7、谈社会主义时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来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就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过程中,来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他在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时,把社会主义本质逐步体现的过程更加具体地描述出来了。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P1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现有的社会性质的科学

8、判断。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背离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现有的社会发展程度的科学判断。它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不完善、不成熟的实际。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决不能超越这个历史阶段。这个论断的第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过度时期,而是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

9、设和改革,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这个论断的第二层含义,指明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他既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阶段,也不完全同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而是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形成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经历这一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才能为社会主义的成熟和完善奠定必要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这就决定了对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1简述马克

10、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含义。(P44-46)答: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在对待理论、现实以及两者的关系上,都为我们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主义以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2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关系。(P37-3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结合统一体。第一、 解放

11、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就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而言,只有从思想禁锢、思想僵化和思想保守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是打破思想僵化、思想禁锢和思想保守的状态,使人们从各种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中解放出来,但不是为了减肥思想而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第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结底共

12、同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事物的运动没有止境,时代的前进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过程没有止境。任何政党、组织、个人,如果不能与时代一道前进,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3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P184)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

13、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14、。(4)“一国两制”方针。它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与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它是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在内,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凸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必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政治

15、文明”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所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所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在政治上的一种进步过程、进步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其基本内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这三者之间是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种发达的制度文明,是一种行为规范文明和程序化文明。所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实践中创造产生出来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价值观,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政治文化,群众路线、实

16、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政治传统,党委执政、人大立法和监督、政府行政、政协议政的政治结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政治活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集中体现于民主政治,也可以说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的政治文明,其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同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政治文明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鲜明的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领导人民通过政治建设,在政治生活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就的总和。这些成果和成就体现和反映在社会主义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