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978278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50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353编号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 第 7 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 水在哪里水在哪里 课课 题题 1.1 水在哪里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

2、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 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 P4 表 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 A.光合作用

3、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 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 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 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 1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

4、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课 题题 1.2 水的组成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

5、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实验结论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现象 【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课课 题题 1.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能说出密度

6、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 难点: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 【引入】从家庭生活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 (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 【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1 克/厘米 3 含义:体积为 1CM3 的水的质量为 1g 【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

7、精,铁的质量,写成 0.8g/cm3 7.9g/cm3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一、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 3、单位:克/厘米 3 或者 千克/米 3 换算关系:1 克/厘米 31000 千克/米 3 二、公式教学要点: 1、m/v 中 、m、v 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 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 m、v 大小无关,v 增大,m 也增大, 不变,即 m/v 不变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3、对于不同物质,V 相同,则 m 大的 也大,m 小的 也小。 【判断】“铁比

8、棉花重”的说法 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 2 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 判断何种物质;(打假) 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 2225 千克,体积是 250 分米 3,问这块金属 是什么? 2 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 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为 15m3,问质量是多 少? 3 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小石块或大理石碑) 三、密度表的教学: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 铁7.9103 千克/米 3 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 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

9、 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 1000 倍。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 1000 倍左右 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 倍。(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 液体间的大得多。) 4、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 四、习题教学: 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量是 4000 克,体积约为 570cm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 2、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 1800 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 0.5 米 3 的钢梁吗? 3、某工地需要用密度为 1.4103 千克/米 3 的沙子 50 米 3。若用一辆载重 5 吨的汽

10、车运载,至少需 运载几趟? 四、学生实验 课课 题题 1.4 水的压强水的压强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 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 力的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 压强公式的教学 【引入】创设情境:约翰.墨里的实验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分析:1 手指按瓶子:手与瓶

11、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2 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 3 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说明: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条件 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注意:1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

12、平支持面上静止时 F=G 2S 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 3 单位统一 N/m2 单位:1 帕1 牛/米 2,了解帕的大小 例题教学:P15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 减小: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水的压强 1、实验: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两点: 1 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 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演示实验】看哪个孔的水射的远(无实验器具用自制的矿泉水瓶代替,课件不得已的时候用)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也是水压强作用效果的另一种表现) 推出不光是水,其他液体也有这个性质

13、(水银也有) 2、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回想前面讲过的约翰.墨累的实验已经自己在游泳时胸闷等感受,得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的呢?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让水内部压强的效果表现出来呢? 3、探究: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提出问题:水的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水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 建立假设:水的压强可能跟水的深度有关,即可能会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能跟方向有关, 水向下的压强可能大于向上的压强和向侧向的压强。(提示前面的实验特点) 3 设计实验: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压强计 1、观察压强计 : 自己研究,发现压橡皮膜越重,U 形管左右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

14、强越大, 高度差越大;压强计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 2、制订实验方案:不同高度,相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相同的高度进行比较。(设计表格) 橡皮膜朝向 金属盒所在深度/cm 压强计 U 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cm 朝上 朝上 朝上 朝下 朝侧面 4 交流实验方案并做及时的记录。 5 得出结论: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大小相等。 6 推广:一般液体的压强和水的压强特点一样。 7 深化:液体压强除了和高度,方向有关,还和液体本身的什么有关呢? 【实验】同一高度,同一方向,水和浓盐水压强大小的比较,水和浓盐水的密度不同在

15、 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压强较大。 4、压力和压强小结: 5、课堂练习(书后面的课后练习,进行巩固) 课课 题题 1.5 水的浮力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 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 了游泳的技巧)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20,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1,图 141,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 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 浮F-F。(条件:物 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