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978241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中复习一、选择题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一定是正值 B.吸热反应的热效应一定是负值C.凡需加热方能反应的一定是吸热反应 D.吸热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2.对于Zn(s)+H2SO4(aq)=ZnSO4(aq)+H2(g) H 0 的化学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B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锌为负极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112L3.燃烧a g乙醇(液态)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a g乙醇与足量Na反应能生成

2、H25.6 L(标准状况),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2H5OH(l)+3O2(g)2CO2(g)+3H2O(l) H=-Q kJmol-1B.C2H5OH(l)+3O2(g)2CO2(g)+3H2O(l) H=-Q kJmol-1C.C2H5OH(l)+O2(g) CO2(g)+H2O(l) H=-Q kJmol-1D.C2H5OH(l)+3O2(g) 2CO2(g)+3H2O(g) H=-2Q kJmol-14.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 H=+8.7 kJmol-1N2H

3、4(g)+O2(g) =N2(g)+2H2O(g) H=-534.0 kJmol-1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N2H4(g)+N2O4(g) =3N2(g)+4H2O(g) H=-542.7 kJmol-1B.2N2H4(g)+N2O4(g) =3N2(g)+4H2O(g) H=-1 059.3 kJmol-1C.N2H4(g)+N2O4(g) =N2(g)+2H2O(g) H=-1 076.7 kJmol-1D.2N2H4(g)+N2O4(g) =3N2(g)+4H2O(g) H=-1 076.7 kJmol-1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

4、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6.银为电极电解盐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升高 B.同温、同压下两极上析出等体积的气体C.阴极质量增加 D.溶液中c(Cl-)几乎不变7.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5、( )8.用惰性电极电解500 mL 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增重0.064 g(假设电解时该电极无H2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c(H+)约为( )A.410-3 molL-1 B.210-3 molL-1 C.110-4 molL-1 D.110-7 molL-19.氢氧燃料电池所耗原料为H2和O2,电极为多孔镍,电解质溶液为30%的KOH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O2+4e-+2H2O=4OH- B.正极反应为2H2+4OH-4e-=4H2OC.工作时正极区pH升高,负极区pH降低 D.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正极10.高铁电池是一

6、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3Zn(OH)2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6e-+8H2O=2Fe(OH)3+10OH-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1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该化学反

7、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12在一定条件下,有可逆反应N23H22NH3;H0。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积不变,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B加入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同C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时,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D降低温度时,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倍数小于v逆减小倍数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A(g)3B(g) 2C(g);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

8、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C的百分含量增加D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判断反应是否再次达平衡的依据14.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

9、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v(正)v(逆)16.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中属于可逆反应A(g)+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的同时消耗a mol B D.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7.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2HI(g)。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0 molL-1,达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 molL-1。若H2和I2

10、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30 molL-1时,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1)是( )A.0.16 B.0.08 C.0.06 D.0.0218.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二、填空题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H2O(l) H=-285 kJmol-1C3H8(g)+5O2(g) =3CO2(g)+4H2O(l) H=-2 220.0 kJmol-1(1)实

11、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 264.5 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_。(2)已知:H2O(l)=H2O(g) H=+44.0 kJmol-1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2.如下图所示,A、B、C三个装置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1)A、B、C三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属于电解池的是_。(2)A池中Zn是_极,发生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下同),电极反应为_。Cu是_极,发生_反应,电极反应为_。A池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3)B池中C是_极,发生_反应,电极反应为_。Pt是_极,发生_反应,

12、电极反应为_。B池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4)C池中Zn是_极,发生_反应,电极反应为_。Cu是_极,发生_反应,电极反应为_。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冶炼、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1)工业用热还原法炼铁,写出由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的化学方程式:_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为铁锈(Fe2O3x H2O),写出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_ 。(3)生产中可用盐酸来除铁锈。现将一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中,当铁锈被除尽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4)下列各个装置中铁棒被腐蚀由难到易的顺序是_(填字母) 。(5)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如右图:请回答: B电极对应的金属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