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研究】(云南专版)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改革试题精编(pdf).pdf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977778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1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研究】(云南专版)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改革试题精编(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试题研究】(云南专版)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改革试题精编(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研究】(云南专版)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改革试题精编(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研究】(云南专版)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改革试题精编(pdf).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点整合 线索一、 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商鞅变法 目的: 变法图强, 富国强兵。 时间及人物: 公元前 年,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 政治方面: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经济方面: 土地私有, 可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改革落后的 风俗习惯。 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进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经过变法, 秦国政治改善、 经济发展、 军队强大, 为秦始皇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 域的控制。 内容: 整顿吏治, 实行官吏固定俸禄制, 严惩贪污; 实行均田制;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 冯太后改革) ; 年,

2、 从平城迁都洛阳; 革除鲜卑旧俗, 推行一系列汉化政 策( 讲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礼法, 尊崇孔子) 。 影响: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加速了北方的民 族融合, 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日本大化改新 时间及人物: 年; 孝德天皇。 内容: 经济上: 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实行“ 班田收授 法” , 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 政治上: 以才选官; 废除贵族 世袭制; 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影响: 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 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查理马特改革 世纪前期, 查理马特任法兰

3、克王国宫相时进行改 革。废除给贵族无偿赏赐土地的办法, 采取“ 采邑” 分封制, 受封者必须服兵役。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 线索二、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 中外历史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序幕: 年, 康有为、 梁启超发动“ 公车上书” , 拉开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开始: 年 月 日, 光绪帝不甘做“ 亡国之君” , 颁 布“ 明定国是” 诏书, 开始变法。 结束: 年 月 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 帝, 杀害“ 戊戌六君子” , 变法失败。 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 影响: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也是

4、一次思想启蒙运 动, 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时间及人物: 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 避免革命, 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支配自身财产的权利( 中 心内容) ; 地主无权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 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须出钱购买; 获得解放 后的农民仍归“ 村社” 管理。 实质: 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废除了农奴制,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 解放了劳动力,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俄 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5、点;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及人物: 年; 明治天皇。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 变法图强” “ 富国强兵” 。 倒幕运动: 年, 幕府统治被推翻, 为改革扫清了最 大的障碍。 内容: 政治上, “ 废藩置县” ,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上, “ 殖产兴业” ,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发展近 代工业; 社会生活上, 提倡“ 文明开化” , 向欧美学习科技、 文化教育、 思想风尚、 生活方式; 军事上, “ 富国强兵” ( 明 治维新的总目标) 。 影响: 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摆脱 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命

6、运, 是日本历史上的重 大转折点; 成为亚洲强国,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 路;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原因) : 年严重的经济危机, 加剧了美 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引发了政治危机。 开始时间: 年 目的( 特点)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渡过经济 危机。 内容: 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年, 颁布 国家工业复兴法 ; 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 ( ) 影响: 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美国经济得以缓慢 地恢复过来;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处境, 缓和 了阶级矛盾;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加强了美国的资 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

7、义制度的本 质, 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 中外历史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 ) 苏俄新经济政策 时间及人物: 年开始实施; 列宁。 内容: 农民以实物税的形式向国家交纳粮食税; 税后余 粮, 农民可自由处理; 允许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恢复 自由贸易, 实行商品买卖, 废除实物配给制。 影响: 巩固了工农联盟, 引导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步 走向社会主义;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对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 ( ) 赫鲁晓夫改革 在农业方面,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提高农产品 收购价格, 给农庄更多的生产自主权, 开展垦荒和种玉米活 动; 在工业方面, 精简管理机构

8、, 提高地方的经济管理权和企 业自身的经营权; 在政治方面, 批判个人崇拜, 但却大搞对自 己的个人崇拜; 在文艺领域出现了“ 解冻文学” 。 结果: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模 式, 改革失败。 ( )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经济改革, 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 略, 但效果不佳; 政治改革,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 实行多 党制和总统制; 推行“ 新思维外交” , 主动缓和苏美关系。 影响: 导致政局失控, 社会动荡不安, 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 ( )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

9、 革, 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设立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城市,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影响: 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 提高,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专题串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 土地改革 时间: 年。 开始: 年 月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 结果: 年春基本完成土改,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分到 了土地。 影响: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 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生产积极性提高; 巩固了新生政权, 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10、改造 时间: 年底。 影响: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中国从 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 的变革;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 了农业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强调一大二公。 影响: 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使国民经济 遭受严重挫折, 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党和人民遇到建 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教训: 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实事求 是, 不能急于求成; 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客观 经济规律办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年开始。 方式: 包产到

11、户、 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 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把农民的责、 权、 利紧密 结合起来,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促进了中国农 村经济的大发展 。 开放性设问全猜押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 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革命与建设道路要从本国实际国情出发, 反对教条主 义和生搬硬套别国经验。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现代化建 设有何启示? ( ) 结合国情进行改革, 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促进社 会的稳定和发展。 ( ) 政通人和, 经济才能发展等。 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12、( )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等。 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 )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 进步。 ( ) 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 济发展战略。 ( ) 改革要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 ) 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改革者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 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 为国家作贡献。 ( ) 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 ) 要实事求是, 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 ) 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 ) 热爱祖国, 以天下为己任, 与时俱进, 百折不挠等。 不论是失败, 还是从的改革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启示? ( ) 改革必须立足国情, 从实际出发 。 ( ) 实事求是; 不能急于求成, 要稳步向前, 循序渐进。 从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改革中, 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勇于探索和创新, 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努 力成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