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977073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地球 第一步 课前预习 探新知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教师寄语】越努力,越幸运,加油吧!【课堂要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a、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B、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能力目标 C、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d、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情感目标e、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f、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重点: 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b、经纬线的特点及其划分;c、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d、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2、预习问题】(一)地球的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_“浑天说” _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_体 地球是一个_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有多大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_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_千米,赤道周长约_万千米。(三)地球仪1、定义:_。2、地轴:_。3、两极:_。4、(1)纬线圈:_;_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_,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_方向。(3)赤道的纬度_,以南为_用_表示,以北为_,用_表示,南极和北极分别是_和_.(4)人们规定,_为低纬度地区,_为中纬度地区, _为高纬度地区。(5)经线:_,它指示_方向,各惊险的长度是_。(6)1884

3、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_旧址的经线,作为精度的起始线,即_经线,或称_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_,向西为_,东西经最大的度数为_。(7)国际上习惯用_ 和 _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本部分主要是学习新课之前,由学生自行完成板书设计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第二步 课内探究 深挖掘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一、构建情境 激情导入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

4、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探究引领 共同进步探究一: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

5、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探究结论】(1)将每一知识点变成一个问题,由学生自行探究以完成知识的学习以小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组探究二: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教师精讲点拨】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准确、清楚。【探究结论】1 2 探究三:认识地球仪1、自主学习: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1.地球仪的作用。2.在地球仪上找

6、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教师精讲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探究结论】探究四:经线和纬线对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不论是用手触摸地球仪;在上面找特殊经线和纬线;还是划一条经线和纬线;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

7、方面注重对比法的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学生动手画一条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 小组观察讨论。类型定义

8、形状 长度指示方向纬线经线【教师精讲点拨】(1)经度和纬度的确定规律:1、向哪去越来越大就用什么字母表示。(由此可以总结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2、0度和180度只有一条,所以后面不带字母。(2)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想象从中部平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赤道。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黑容易认为是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老师进行引导两方面的问题东经30度和多少度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平分地球?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探究结论】实践探索记录表活动一: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个性化修改活动二: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

9、球仪上看到的纬线、经线。活动三:在地球仪上,利用老师提供的绳子、刻度尺,通过观察、测量、对比等方法,小组同学合作共同总结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并将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活动内容纬线经线它们的形状是圆圈还是半圆?纬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纬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经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若不一样哪条最长?纬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经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纬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经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4.活动四:在地球仪上,通过观察、寻找、归纳出纬度、经度划分的规律,并把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个性化修改探究内容纬度经度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小度数是多少?纬度值从起点向南、北两侧是增大还

10、是减小?经度值从起点向东、西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大度数是多少?你知道从起点向北的纬度叫什么?从起点向南的纬度叫什么?你知道从起点向东的经度叫什么?从起点向西的经度叫什么?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第三步:巩固拓展 提能力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课堂达标 固知识1、有关地球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是( ) A.地球仪上能画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圆C.不同纬度的纬线长度不相等 D.沿同一条纬线不变方向前走,一定能够回到原出发地2、 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球仪上有360条经线 B.东半球有180条经线C.西半球有180条经线 D.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1. 本初子午线是( )A.地球仪上的0纬线 B.东西方向的分界线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 经线和纬线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一定比任何一条纬线长 B.所有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C.经线是个圆,纬线是个半圆 D.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3. 甲地的地理坐标是(100E,10N),乙地的地理坐标是(100E,5S),关于甲、乙两地与赤道间的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 B.甲地距赤道近 C.乙地距赤道近 D.乙地距赤道远6030A0204. 右图中,A点经纬度书写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