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71524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张志军,(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戏曲知识、领悟作品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3)品味语言,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对古代 戏曲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1)介绍戏曲基本知识。 (2)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地设计每课的鉴赏 要点. (3)抓住戏剧冲突、通过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进而体会作品主题。 (4)诵读过程中分析、体会浪漫主义、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 (5)进行对比教学,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对比窦和长的语言)(抒情诗、怀古诗),(一)鉴赏戏曲语言 1、杂剧和传奇的戏

2、剧语言(曲词、宾白、科介) 2、如何鉴赏古代戏曲语言(抒情性和音韵美) 直接抒发人物情感 窦娥冤长亭送别 哀江南 借修辞格营造抒情氛围 长亭送别 添加衬字 长亭送别 常用赘韵重韵 长亭送别 常用对仗 长亭送别,介绍古代戏曲知识,抒情性,音韵美,古代戏曲语言特点,1、抒情性和音韵美 2、动作性和个性化 3、通俗、多用口语,(二)鉴赏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借景抒情,古代戏曲往往用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窦娥冤牡丹亭,古代戏曲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美的艺术传统,并结合戏剧的特点,使写景抒情成为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长亭送别哀江南,关汉卿,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常识。 2、理解掌握窦娥冤“本色”的语言特点。 3、学习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对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4、对比分析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悲剧效果。,从人物性格的发展中认识主题,1、窦娥如何由一个善良的女子成为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 从她的经历(被卖为童养媳,无赖逼迫,官吏冤屈)看出是封建制度将她逼上梁山。 2、主题:通过窦娥的千古齐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及流氓恶棍的横行,页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反抗精神。 3、局限:1)把冤屈的根源归结为官吏们无心正法,认识不到根源在于封建制度。2

4、)指斥天地同时祈求上天帮她完成三桩誓愿3)冤案是通过窦天章做官平反的表明作者和劳动人民把自己的苦难寄托在明君或清官的身上。,悲剧性质,窦娥冤是一出社会悲剧同时也是一出性格悲剧。从表面上看,窦娥先是作为被买卖的童养媳,后又成了无依无靠的寡妇,最后沦为阴谋的牺牲品,在社会面前她是十足的弱者,她的一生都受人操纵。她的悲剧从最初就被决定了。其实不然。她的悲剧有相当程度上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她的倔强刚烈决定了她必然对仇家蔑视痛恨,毫不妥协;她的善良又决定了她必然对亲人担起情感与道义的责任。所以,她的敌人必置她于死地,而她又自愿为亲人牺牲了自己。这种自主选择生动地照应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古语。她的性格

5、悲剧不是由性格的缺陷造成的,而是由于道德上的完美和情感的坚贞。,为何要把灾难扩大的楚州人民,1、志鸿优化教案设计上的观点是不这样不足以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借用审美无利害关系的观点认为从实用角度是不当的 ,但从审美的角度讲是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 2、受东海孝妇影响未脱离原型。(这一誓愿最具有震撼性),3、作者在这一点上与古典文学中的复仇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宋江在浔阳上所书写的那样:他年若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窦娥的誓言不是于大同世界的渴望和于理想社会的呼告,它只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复仇。当然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逼到这种心态的爆发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最大控诉。,语言,1、本色派的代表

6、,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窦娥的说白),四比四看,1、从对比孔雀东南飞和窦娥冤的结局共同点看艺术手法 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具有超现实性的浪漫主义手法,窦娥三桩誓愿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了她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的愿望,反映了当时人民的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合葬表达了对二人忠贞爱情的赞颂反映了人们能追求婚姻自由向往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人 物,祥林嫂,窦 娥,反 抗 再 嫁 的 原 因,反抗再嫁,是出于“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的影响,夫权意识浓重,也有保持个人操守的意识,但也有发自内心对流氓无赖的厌恶和对恶势

7、力的坚决反抗。要求“官了”更反映了她的铮铮铁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情却无奈,坚强不屈,无所畏惧,同情却振奋,评 价,从窦娥与祥林嫂的对比中看窦娥的反抗精神和作品的战斗性,从窦娥冤与 叶宪祖的金锁记的对比中看作品的艺术效果: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1、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作品的震撼力和悲剧性 减弱了对封建制度的战斗性,

8、从美狄亚与窦娥冤的对比中看中西方悲剧观的不同,1、西方悲剧是引起恐惧和怜悯,净化情欲;给人以崇高感,中国悲剧宣扬的则是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观念。 2、西方古典悲剧的主人公一般为上层人物,而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多是社会受压迫者。 3、西方悲剧是彻底的,中国古典悲剧 往往是以大团圆为结局。 中西古典悲剧的这些差异,是各自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诸种因素决定的。西方戏剧勃生于基督教文化领地,中国戏剧繁衍于佛教文化领地,二者具有不同的传统渊源和艺术发展轨迹,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长亭送别,王实甫,教学思路 1、理清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先两边再中间学习情景交融手法。(端正好 滚绣球 一煞 首尾)

9、3、对比长听送别和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人物心理。 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4、对比元稹莺莺传,体会主题思想。把张珙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恶徒变成了一个对爱情执著的书生,冲突转变到老夫人百般阻挠婚姻,这样就上升到了歌颂婚姻自由和反封建礼教的主题。,闺塾,汤显祖,学习目标,1、体味闺塾所刻画的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理解莺莺的叛逆性格和西厢记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2、欣赏优美曲词,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本文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且富于文采。 3、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抓住“闹”的钥匙解开闺塾的锁,

10、1、 春香课前表态三更起来读书 2、 春香故意逗老师学鸠叫 3、 春香曲解诗句 4、 春香问老师“为甚好好的求他? 5、 春香故意拿错文房四宝 6、 春香领出恭牌 7、 春香以花园美丽逗引小姐 8、 春香反驳陈最良说教 9、 春香又以卖花声逗引小姐 10、春香课后骂先生,从“闹”中概括人物性格,闹是戏剧冲突的表现,在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 春香: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比杜丽娘更有反抗精神。 杜丽娘: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又向往自由,温顺又不失个性,稳重又不失机敏有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陈最良:封建教育和程朱理学的代表。迂腐、虚伪。,挖掘冲突本质,体会文章主题,闺塾是牡丹亭的第7出,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情节,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刻画了三个人物的各自性格。闺塾这出戏的近代演出本又称春香闹学。一个“闹”字,道出了这出戏的喜剧特色。这出戏的戏剧冲突主要在陈最良与春香之间展开,但潜伏的暗线是杜丽娘的心理冲突,重点刻画的也是那位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哀江南,孔尚任,由哀字挖掘全文,哀什么?凄凉景象、物是人非、国破家亡 哀哪些凄凉景象?郊外孝陵皇城秦淮长桥旧院 如何抒发哀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结合课后练习二品味戏曲语言,感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