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3970426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9 古诗三首课时练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的意志和豪情。【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

2、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诗人“涕泪”是因为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的心境。 【答案】一、D 二、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疾速飞驰 迫不及

3、待、归心似箭 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将晓 出门感到一阵凉风。篱门 快要天亮。迎凉 篱笆的门。三万里河 指华山。 五千仞岳 指黄河。摩天 远眺南方。南望 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 指碰到天,形容极高。三、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这首诗前两句用 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 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 ”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答案】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二、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河:指黄河。 五千仞岳:指华山。 摩天:指碰到天,形容极高。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三、夸张 热爱 泪尽 望 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