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3967806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 河中石兽这则故事用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在何处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

2、意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为什么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因为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 2.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答:庙僧和讲学家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3.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在打捞石兽上的态度

3、。 答:寺僧:虽然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4.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答:寺僧: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文中写到了两次“笑”,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1.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2.老河兵的“笑”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6.文章主旨 答:这则故事用庙僧、讲学家和

4、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在何处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说明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8.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