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有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3959909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有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阆中中学高2018级2020年秋入学考试历史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24. 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

2、时儒家A.顺应自然追求个性 B.重视塑造忠君思想 C.力图维护伦理秩序 D.积极建构文化认同25. 宋太祖于961年将守卫京城的禁军主要将领皆罢军职,并外放这些将领出任藩镇节度使,963年起又逐步实施削藩镇下辖支郡的政策。这些举措来源:学*科*网A.造成了京城防卫空虚 B.形成了外重内轻格局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了地方行政体制26. 据明代中后期的许多笔记、小品记载:追求享乐、求新求奇的风尚在民间兴起,许多士子对“时尚”“时玩”的追逐、对“奇技淫巧”的喜爱等现象十分常见。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发展对传统秩序的冲击 B.市民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C.朝廷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强化 D.人文主义精

3、神成为时代潮流27. 有学者评价道:“在民法法系法典化以前的年代里,民法大全在根本上决定着整个私法的特征。”其意在说明罗马法A.私法体系严密完备 B.确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则 C.法律内容不断调整 D.保障了平民的合法权益28. 公元前202年,汉臣高起等人总结得失时指出,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汉高帝“与天下同利”,封“有功者”为列侯,故“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刘邦的这一做法A.杜绝了地方势力的做大 B.决定了项羽溃败的结局C.凝聚了统治集团的力量 D.确立了汉初的基本制度29. 有学者指出,两宋时期社会形成“重文轻武”风气及“中国文化至上”的观念,对外族及其文化的态度日益坚决

4、,逐渐建立了以中国为本位的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宋代A.理学形成严密体系 B.天下观念开始出现C.科举选官渐趋完善 D.夷夏之防不断强化30. 明清时期,州县主官“鞭春”(鞭打泥制耕牛以祈求五谷丰登的习俗)成为定制。国家对“春牛”形制统一要求,还将“鞭春”作为规定工作予以管理,经费开支也计入财政。这可以说明A.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 B.牛耕技术已推广至全国C.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 D.国家主导地方农业生产来源:学#科#网31. 罗马法规定:每一种类型的诉讼中都有一套诉权与之相配套,必须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积极并且完整地行使了该类诉权,否则,一旦抑制了当事人的诉权,审判结果便是不公正的。这说明A

5、.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平民权利得到保障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程序正义受到重视32. 古罗马法不允许父辈与子辈相互提起控诉或作证:对未事先获得许可而向法院告其父亲或保护人的人,大法官可依其职权对他提起刑事诉讼。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司法公正B强调尊卑等级C重视血缘亲情 D重视传统习俗33.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政府市场监管强化 B.城市商业形态转变 C.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D.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来源:学科网34.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

6、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35. 在经历两次寡头政变后,雅典民主制于公元前403年恢复,随后对陪审法庭进行改革,赋予其权力:可通过违法法律(令)诉讼否决立法委员会颁布的法律和取消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这一措施A.使陪审法庭掌控了立法权 B.取消了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C.旨在捍卫雅典的民主政治 D.消解了城邦面临的统治危机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5-16世纪,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

7、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多达300多所。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材料二 在明清社会研究中,有明清“市民社会”之说。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出现的诸多特征已具备社会转型的意义。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多种类型的富户,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并在反专制、反封建的斗争中崭露头角。

8、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反映出市民社会的思想动向和社会意识形态。明清士绅、商人在许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形成具有自治特征的团体生活,甚至发挥出批评政府的功能。出现的这股新生的力量,或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摘编自林文勋 张锦鹏“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明清“市民社会”说再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市民社会”说的依据,并对此加以评 价。(13分)来源:学_科_网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

9、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传播的性质此其原理,实因人类生而有求善之性与相爱之情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而其劣的,亦恒欣然接受。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45.阅读材料,完成下

10、列要求。(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迫使北宋职官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改制。元丰三年,在蔡确、王珪的协助下,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恢复唐三省制,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此后升迁、体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

11、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改革职官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职官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战事迅速蔓延全欧。8月6日袁世凯下令宣布中国保持中立,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日本驻华公使与交涉,要求将黄河以南之山东省划出中立区外。9月日军登陆后,中国中立地位遭到破坏,外交部多次向日本抗议,无效。11月7日,日军占领青岛,战事结束,战区之外的胶东及胶济铁路沿线亦由日军实际控制。外交部照会英日公使声明取消山东战区,遭到日本拒绝,随即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12、要求。青岛战事期间,即意识到必须参与战后和会争取发言机会,将山东问题诉诸国际共论,才有可能争取到比较公允的解决方案,于是开启了对和会的筹备工作。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德宣战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战事对中国的影响。(7分)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唐群英(18711937),字希陶,湖南衡山人。她早年留学日本,很快走上革命道路,主编过留日女学会杂志,鼓动女界革命。回国之后,积极谋划组织武装反清起义,曾亲率女子北伐队,配合江浙联军参与攻克南京之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唐群英以女

13、子参政同盟会的名义发表宣言书,从天赋人权的理论,说明男女在法律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她与张汉英等人联络全国女界,向中央政府请愿给还女子参政权,并要求写入临时约法。此后,唐群英又多次上书北京临时参议院,同样被否决。女子参政权运动失败后,唐群英等人主要转向办女报,为提倡女权不遗余力,但都遭到袁世凯政府的封禁。随后,唐群英积极推动女子普及教育,创办了衡山女子高级小学、长沙复陶女子中学、岳北女子实验学校等多所女子教育学校。摘编自李细珠唐群英与近代中国女权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群英对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贡献。(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6分)文科综

14、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4. 【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先秦儒家代表关于“信”的表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诚信”的表述。据题目可知,儒家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不仅提倡、肯定和维护和构建“诚信”的价值体系,而且孟子、荀子还将“诚信”与“五伦”、政治秩序相联系,可知,当时儒家提倡“信”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伦理秩序,故本题选择C项。A项表述不符合儒家思想特征,故错误;B项以偏概全,不是材料共同主旨;题目未体现先秦儒家对文化认同观念的构建,故D项错误。25. 【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宋太祖对禁军将领和藩镇地位的削弱,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材料中宋太祖将禁军将领出任地方节度使,旋即削弱藩镇下辖的支郡,旨在削弱藩镇节度使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宋太祖只是将禁军主要将领罢职调离,与宋代“强干弱枝”的阶段特征不符,A项错误;这些举措削弱地方权力,而不是造成地方割据,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6. 【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明代中后期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经济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的考查。明中后期民间追求享乐风尚和士人对时尚、奇技淫巧的追逐,这些新风尚从根本上说是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发展的结果,与传统伦理价值格格不入,说明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在中国古代,市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