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5919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原生动物门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放射太阳虫,伊万氏锥虫,多子小瓜虫,尾棘虫,游仆虫,大变形虫,车轮虫,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真核动物!,有孔虫,双列孔小企虫,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单细胞动物. 1.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内除具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外,还分化形成若干类器官. 2.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形成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功能的结构. 3.运动类器官:鞭毛、纤毛、伪足 消化类器官:胞口、胞咽、胞肛 排泄类器官:伸缩泡,单细胞动物?,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又具有一般动物的各种生理机能: 运动、营养、呼吸、 排泄、

2、繁殖、应激等,原生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的特点,1、细胞膜: a.质膜: 极薄,不定形。,b. 表膜: 较硬、有弹性,固定形状。,c. 外壳(或 “骨骼” ): 几丁质、矽质、钙质、纤维质,矽质骨骼,2、细胞质:外质+内质 3、细胞核:1核或2核,大核与代谢有关 小核与生殖有关,类器官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 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质分化成的若干 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 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类器官。,重要概念,二.个体微小,是最小的真核生物. 一般在10-200微米之间. 三.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及多样性 一)营养方式 1.有三种 1)光合营养(又称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的植鞭毛虫,

3、能进行光合作用.反映原生动物的原始性。 2)吞噬营养(又称动物性营养)吞食固体有机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在原生动物最普遍. 3)渗透营养(又称腐生性营养)以体表吸收外界的溶解有机物 吞噬营养和渗透营养都为异养营养,光合营养为自养营养,2.原生动物具有一种、两种甚至同时兼有三种营养方式.如金黄滴虫能集三种方式于一身,也说明了原生动物的原始性.,二)有多样生殖方式,无性生殖 二分裂 复分裂 出芽 质裂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接合生殖 孤雌生殖,二)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1)二分裂是原生动物最普遍的一种无性生殖,虫体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等地分为两部分,各部分都形成一个新个体.二分裂可以是纵裂,如眼虫;

4、也可以是横裂,如草履虫,2)出芽生殖 虫体的一部分突出,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成为一个新个体.如管足虫,3)复分裂 裂体生殖虫体的细胞核先迅速分裂多次,形成许多核,随后各核周围的细胞质也同时分割,结果产生许多小个体. 孢子生殖也是复分裂. 不同之处在于子孢子被包在孢子壳内,孢子又包在卵囊内.如疟原虫的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4)质裂 多核的原生动物,细胞核并不先分裂,由虫体先分裂成多核的两部分或数部分,各部分均可独立形成多核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2.有性生殖 1)两性生殖分为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 配子生殖:两个母体完全融合为一体,称为合子,合子随后分裂成多个子体. 同配:两母体形态相同时,称为同形配

5、子,同形配子的配合称为同配 异配:两配子形态不同时称为异形配子,大的称大配子或卵,小的称小配子或精子。异形配子的配合称为异配.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异配.如团藻,团藻的有性生殖,接合生殖:纤毛虫具有的生殖方式,2)单性生殖也称孤雌生殖 此类生殖不涉及两种配子的配合,只经自体内小核的分化、融合、分裂变化而形成子体. 四、分布广泛 多生活在含水环境(永久的或临时性的水域和生物体内的特殊水域)和潮湿的土壤中 五、大多数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形成包囊 大多数原生动物在缺食、干旱、低温等不良生活条件下能缩回伪足或脱落鞭毛与纤毛,身体缩得呈球形,同时细胞向外分泌物质,形成坚厚的外膜包裹身体,形成包囊. 包囊是原生

6、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也为原生动物的传播提供了适当的途径.,包囊的形成,不良环境 缩回伪足或脱落鞭毛与纤毛 身体缩成球形 细胞向外分泌胶质 形成坚厚的外膜 包裹身体 降低代谢 不停繁殖 条件改善 分裂的诸个体破囊而出 重现生命现象。,六、单体或群体生活,多数原生动物 单体生活 少数原生动物 群体生活 群体原生动物 细胞一般不分化,个体相对独立 多细胞动物 细胞高度分化,不能独立生存,七、协调与应激性,1 、原生动物具有如感受光线的眼点、感受触觉的纤毛和鞭毛等,用于协调运动及内外环境的平衡.,2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可能是一般的细胞质反应;各种刺激信号,可能通过与膜受体或质受体结合而诱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7、.,3 、原生动物对刺激的反应方式,一为运动性,刺激可加快 或抑制随意运动;二为向性或趋性,表现为对光线和食物的 趋向性、对毒物的逃避性等.,原生动物体内的神经肽,神经肽与动物的疼痛、温度感受、睡眠、记忆、情绪等有关。 神经肽首次发现是1975年从猪脑中分离出的。 1992年从棘尾虫中至少发现6种神经肽。,从原生动物中发现神经肽的意义,揭示了由神经肽进化到神经系统。 证实动物的进化路线,为低等单细 胞动物的进化提供新标准。 可通过原生动物获取昂贵的药物神 经肽。,八、各种生理机能,运动 鞭毛、纤毛、伪足。 排泄 体表渗透。淡水 :伸缩泡调节水份、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呼吸 大多体表渗透。 循环

8、借扩散作用或内质的流动运送物质。 应激 表膜下纤毛系和根丝体控制纤毛、鞭毛, 眼点,鞭毛、纤毛(触觉),一般细胞质 反应。神经肽。,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概述,鞭毛纲(Mastigophora),一、代表动物-绿眼虫 1.生活环境: 有机质丰富的池沼.水沟.和缓的流水中 2.形态特点:长梭形,鞭毛纲,鞭毛运动, 胞口调节水份平衡, 光感受器接受光线, 眼点感光和调节运动. 基体在虫体分裂时起中心粒作用 伸缩泡调节水份和代谢废物, 副淀粉粒糖类物质 胞核遗传物质 表膜保持形状 根丝体鞭毛受核控制, 储蓄泡收集水份和代谢物,基体,鞭毛的特点 少、长、粗(与纤毛比较) 鞭毛的结构模式 “9(2)+2

9、 排列” 四周9对双联体微管 中央2根单体微管 鞭毛的运动机制 “滑动微管模型” 鞭毛的运动是微管彼此相对滑动的结果!,典型的真核细胞的纤毛或鞭毛结构组成,鞭毛纲,3 、营养方式:光合营养(有光的条件下) 渗透营养(无光的条件下) 4、呼吸(分有氧和无氧) 有光时,绿眼虫能利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时,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5、繁殖方式:纵二分裂、 6、能形成包囊,鞭毛纲,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胞器.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 2、营养方式:有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3种 3、繁殖:无

10、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生殖: 同配生殖(盘藻),异配生殖(团藻) 4、环境条件不良时能形成包囊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2亚纲(一)植鞭亚纲,鞭毛纲,(一)植鞭亚纲 具色素体,光合作用,角鞭虫,夜光虫,鞭毛纲,大多数植鞭毛虫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等的天然饵料,又能净化水质.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 植鞭亚纲中的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等都是能引起赤潮的赤潮生物. 危害:赤潮生物会堵塞海洋生物的呼吸器官,使其窒息死亡;某些赤潮生物含有毒素,可使海洋动物死亡;赤潮生物过量繁殖最终大量死亡,尸体分解过程

11、中的耗氧会使海水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使海洋生物缺氧而死. 水华是由淡水生活的某些植鞭虫如钟罩虫、尾窝虫、 合尾滴虫大量繁殖形成的. 使淡水发生恶臭或鱼腥味,污染水源.,(二)动鞭亚纲 无色素体, 无光合作用, 不少为寄生种类 1、杜氏利什曼原虫 能引起黑热病,又称 黑热病原虫,为我国 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黑热病、疟疾、 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的主要阶段,a. 鞭毛体 寄生在白蛉体内消化道中, 叮咬人畜后侵入其体内。,b. 无鞭毛体 寄生在人、狗等体内肝脾、 骨髓、 淋巴结及白血球,鞭毛纲,2、锥虫,锥虫广泛寄生于各种脊椎动物的血液寄生于人体的锥虫能侵入到脑脊髓系统,使人发

12、生昏睡病.此病在非洲比较严重.,鞭毛纲,披发虫:有很多鞭毛,能将木质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白蚁对纤维素的消化与吸收,白蚁虽然取食大量的纤维素,但是光靠白蚁本身并不能完成消化纤维素的全部过程。除白蚁科以外,其它白蚁肠内都含有数量很多的单细胞生物,其中包括了原生动物的四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以及细菌,已定名的有300多种。 这些微生物与白蚁是共生关系,只有依靠这些微生物的协助,才能使纤维素消化转变为白蚁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白蚁,白蚁,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概述,肉足纲 (Sarcodina),一、代表动物变形虫 1、生活环境 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 2、形态

13、及结构 1)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 2)质膜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其内为内质. 3)内质可分为两部分,外层是相对固定的凝胶质,内部是呈液态的溶胶质,二者可相互转换. 4)内质中有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肉足纲,3、运动胞器:伪足 1)伪足:是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暂时性的细胞质突起. 2)运动:以伪足做变形运动 4、摄食:伪足不仅是运动胞器,而且也有摄食作用. 1)吞噬作用:当接触到食物时,变形虫用伪足将食物包围,摄进胞内,形成食物泡的过程.,肉足纲,2)胞饮作用: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或某些盐类的液体环境中,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形成

14、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3)细胞内消化.,肉足纲,4、繁殖方式:二分裂,肉足纲,5、呼吸和排泄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进行。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以伪足为运动类器官,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 2、伪足有4种类型:叶状伪足:如变形虫、表壳虫 丝状伪足:如鳞壳虫 根状伪足:如有孔虫 轴伪足:如太阳虫、放射虫 3、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 4、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内质包括溶胶质和凝胶质 5、繁殖多为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生殖(如有孔虫、放射虫可行有性生殖) .,6、大多数能形成包囊 7、营养方式为异养营养 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分2亚纲 一)根足亚纲

15、 特征:伪足为叶状、丝状或根状 代表: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有孔虫 1 、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 1)其形态按生活史分为三型: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和包囊. 2)滋养体是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 、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大滋养体运动较活泼, 能分泌蛋白分解酶, 溶解肠壁组织, 吞噬红细胞.,小滋养体运动 较迟缓,寄生于 肠腔,以细菌 和霉菌为食物.,具有四个核 的包囊具有 感染性.,肉足纲,(二)辐足亚纲 特征:具轴伪足,多营漂浮生活 代表:太阳虫、放射虫,太阳虫,孢子纲(Sporovoa),一、代表

16、动物间日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病症:发冷发热,且有间隔性,俗称”打摆子” 疟原虫的寄主有二类:人及按蚊(雌),具世代交替现象: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其中裂体生殖在人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在人体里开始,在蚊的胃内完成,而孢子生殖是在按蚊体内完成。 一)生活史: 1.裂体生殖:人体内 红细胞前期:肝细胞内 子孢子随蚊唾液入人血肝实质细胞裂体生殖裂殖子破坏肝细胞而出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的发育,一部分可被吞噬细胞吞噬,还有一部分又继续侵入其它肝细胞,进行红血细胞外期发育。,孢子纲,红细胞外期:肝细胞内与红细胞内期属于同时期. 裂殖子肝实质细胞裂体生殖裂殖子破坏肝细胞而出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的发育,一部分可被吞噬细胞吞噬,还有一部分又继续侵入其它肝细胞.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 裂殖子入红细胞环状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阿米巴样) 裂殖体裂殖子红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到血浆中部分侵入其它的红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