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95789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课堂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2,科举考试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创始于隋而确立于唐,完备于宋。科举制度在宋代得到强化与当时的文教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强化对当时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3,宋建立于五代十国后,中国当时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军事战乱和四分五裂,使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伦理纲常遭到了严重破坏。正是基于此宋朝建立后,社会迫切需要重整纲纪伦常,保证社会稳定,才能真正发展经济文化,而宋代统治者更把教育作为治国的重点。,4,宋朝的教育制度沿用唐制,官学各项制度在三次兴学中逐步走向完善 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崇宁兴学,5,由范仲淹主持

2、推动,兴学措施有三: 1.诏州县立学; 2.改革科举考试方法,先策论,后诗赋; 3.以胡瑗的“苏湖教法”为参照,改革太学。,庆历兴学,6,由王安石主持推动,主要改革有: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颁定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和考试内容; 3.设置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4.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 5.改革科举制度。,熙宁、元丰兴学,7,由蔡京发起,主要内容: 1.州县普遍设学,行三舍法; 2.扩建太学; 3.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 4.添设专门学校。,崇宁兴学,8,王安石兴学期间所创,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将太学生员依学业程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生员初入

3、学为外舍生,依次升舍,升舍均需考试,并需参以平时品行和学业。 蔡京将三舍法推广到州县学,自县学考选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贡入太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一个地方官学与中央官学相互衔接的学制。,三舍法,9,宋代教育体系较为完备,包括官学教育、私学教育。官学重要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宋朝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官学教育,私学教育,中央官学,地方官学,10,中 央 官 学,中央官学,国子监,太学,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是国家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专门的学校管理机构,在宋初时建立,是宋代中央官学的主要形式,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庶民中的俊秀者可以入学,11,律学:宋朝在国子学中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律。熙宁六年(

4、1073年)时独立设置,有国子监管理,招收在职官员和举人学习刑书与政府颁布的条令等 算学: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建立,隶属太史学。招收在职官员和庶人学习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候阳算经以及天文等 书学:宋徽宗时建立,隶属翰林书艺局,学习篆、隶、草三中文体,还要修习说文、尔雅、论语、孟子 画学:宋徽宗时建立,隶属翰林图画局,学生除学习会画外,还要修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 医学:宋初建立,开始由太常寺管辖,后经数次更改,隶属太医局,分为方脉科、针科、疡科。,宋朝的专科学校,12,宋朝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地方官学只有州学和县学两级。 始设诸路提举学事司 这是中

5、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是制定规章、任免教师、查核学务、管理经费 实行学田制 始于1040年,仁宗诏赐衮州学田,熙宁年间诏给各州学田40顷,地方官学,13,1、经济的发展 2、国家的重视与需要 3、文化环境的影响 4、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地方官学兴起的原因,14,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15,宋朝在建立初期,因为需要科举补充大批的文武官员,所以对科举特别重视,增加了取士名额且待遇优厚,宋朝高度重视科举,16,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

6、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宋的常科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吏、三礼、三传、学究、明法九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在考试内容上,宋朝的科举制度也是仿造唐制,考诗赋、帖经、墨义,科举的科目、内容及方法,17,宋朝的科举考试,开始时每年一次,后来仁宗改为两年一次,神宗时改为三年一次,此后成为定制;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并且确立了殿试制度,由皇帝直接控制对人才的选拔录用,进一步加强了封建集权,18,由于宋初统治者重视科举取士,因此宋朝科举制度在各方面都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朝科举对于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但却对教育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的作用,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