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94793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读字词。、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

2、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二、认读课文(分钟左右)、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分则朗

3、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三、析读课文(分钟左右)、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四、理读课文(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

4、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名言警句类记下: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难句翻译类练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5、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五、作业、背诵论语十则。、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警句。【创意说明】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

6、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

7、已是不容置疑的了。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

8、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二、整体感悟、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愠、曾子、三省、罔、殆、女、凋、朗读成诵: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自练读。检查背诵情况。、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例

9、:“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例: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五、拓展延伸、再次检查背诵情况。、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

10、格言和警句来。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

11、人长戚戚,等。六、布置作业、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2、朗读、背诵课文。3、研读前五段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12、,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二、朗读课文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3、正音、正字。三、理解课文内容1、理解重点词语: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

13、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

14、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四、朗读、背诵反复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