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947914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效率》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1机械效率这节课,分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机械效率,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第四课时机械效率习题订正。新课标中将理解机械效率降低为知道机械效率,因此对应考点难点降低。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始终以三幅图的判断为依据,从力的角度、功的角度、有用功和总功比值角度。讲

2、解时我始终让学生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感觉学生讲解真的很多时候比老师讲解好。学生讲解学生很喜欢听,他很想从其他同学讲解中判断出错误,听得要认真些。同学讲解时觉得新鲜,也愿意听。学生讲解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易犯错误,也可以及时课堂纠正错误。第一课时学生判断3副图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判断竖直滑轮组什么力做有用功,什么力做总功,什么力做额外功,这样做为学生做作业做铺垫。第二从功的角度判断三幅图优劣时,可以从让三个学生分别到黑板算出三种功,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通过功的比例引出机械效率。第二课时,讲解一些常规的练习题,注意距离的判断问题,没有距离要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算力的大小等第三课时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测机械效率,只需要给学生一个木板和弹簧测力计,学生可以根据现有器材研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的关系。滑轮组机械效率,我认为很多资料书还没有走出思维定势,还在出很多滑轮组测机械效率的问题,书中已经没怎么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了,只在课后练习中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问题。所以我采用老师演示测机械效率问题,由于在功的原理一节就已经研究了滑轮组上功的测法,本节课就可以不再演示,但可以跟学生演示一些滑轮组的效率跟物体重力的关系。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2每次上到机械效率这节,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举到长沙买东西的例子,都能听懂。带学生分

4、析相关例题,也能接受。可一旦要学生自己做相关习题,就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提重物的功是有用功,拉绳子的功就是总功呢?看着同学们疑惑的目光,我也只是暗暗叹气!昨天,我在课堂上出了一个这样的习题:用一个10N的桶子将100N的水提出十米深的水井(指水面到井口的距离),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让我惊喜的是,绝大多数同学很快都做出来了。记得很多教育家都说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更贴进学生的实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3今天早上我在初三(1)班上了机械效率,初三(1)班学生知识基础较差,虽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思维还明显的依赖

5、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理解能力有待加强。机械效率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并非深奥的概念,学习机械效率有较强的实用性。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学力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探究合作”的教学情境。因而在教学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故本节课我采用直观式加启发式教学,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成因,讨论解决的办法,并运用多媒体节约课内时间,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我采用提问思考实验分析小结的教学方

6、法,逐步提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如我用一个运沙子的三种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思考除三种之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思维非常活跃,想法独特,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特别是男同学表现得更加出色,课堂上注重了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由于学生较多,在组织探究实验过程中,课堂显得有些乱。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探究活动以及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我还要不断地去探索。晚修期间辅导学生时,我感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规范解题与学会解题分析技能。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300的物体提到6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160,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步解题:求总功、求有用功、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因此,物理习题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s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