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群》说课稿-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94782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群》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鹤群》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鹤群》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鹤群》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鹤群》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鹤群》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群》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鹤群说课稿鹤群说课稿范例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鹤群。说课程序如下:1、设计理念2、教材分析3、教法学法4、教学过程5、评价反思一、设计理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我想利用鹤群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来学这篇文章。另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技巧之所在”。鉴于此,我将设计几道题型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完成,同时也将训练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知识、升华知识。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鹤群是七年级语文下语文版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状物能力的好素材。它与前

2、三篇课文形成一个单元,从而系统地教学生如何状物。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江口涣是20世纪日本知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采用纪实的描写手法,通过三个特定的场景去写高贵、典雅、温驯的鹤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击苍鹰及救助伤鹤而凸现的精神。文章托物而言志,尽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对鹤群进行的描写也是纯客观的,但却无处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借助鹤这个载体,构架文章的材料,从而折射和体现人的某种精神。(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观察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欣赏、描述,并通过比较阅读,

3、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3、情感目标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整体感知,深入感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1、重点:体会鹤群的形象和理解鹤群的精神。2、难点:理解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对状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已有所了解,也学会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品味作者所寄予的情感。这为本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曾有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

4、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因此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并领会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品析结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作者;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和讨论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二)学法1、陶行之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课上我通过练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2、课时设计:两课时(1)、第一课时:掌握

5、基础的情况下突破重点。(2)、第二课时:在突破难点的同时进行对比阅读。(本次说课仅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四、教学过程分析(一)猜词观图,导入新课1、如果要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中显得很突出时,大家会用哪个成语?我想这时一定会有学生回答“鹤立鸡群”,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到“鹤”这个话题上。2、让学生观看一副鹤群翔空的动画。(设计说明:这个环节设计不直接入题,而是猜成语再观看画面,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检查预习情况后指名板演并正音)、伫立 (zh l)、剽悍 (pio hn )、凝眸 (nng mu)、络绎不绝(lu y

6、b ju)、无可言喻(w k yn y)、优哉游哉(yu zi yu zi)、束手无策(sh shu w c)、无济于事(w j y sh)教学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伫”、“剽”的字形字音,“络绎不绝”、“无可言喻”、“束手无策”、“无济于事”的词义。(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为了促进学生更自觉地预习,另外因为我班学生拼音较为薄弱,所以要求学生给所有的字注音,有道是“水滴石穿”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弥补这一缺漏的。)(三)简介鹤为下文铺垫鹤是一种形似鹭和鹳的大型涉禽,全世界有15种,中国占了9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丹顶鹤,其次是灰鹤、白鹤、黑颈鹤等,均为国家保护动物,它们常活动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以

7、各种小动物和植物为食。(设计说明:由于我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所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鹤,使他们能直观地感受鹤的特点,为下文领略文意作铺垫。)(四)完成填空,把握结构完成下面的填空题:鹤群这篇文章从第1段到第3段是写“谈论鹤群”,从第4段到第28段是写“观看鹤群”,第29段到第30段写“祝福鹤群”。本文主要写的是观看鹤群。(设计说明:设计好适合于学生的“台阶”,让学生达到自学的效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五)探究学习,涉及重点要求:向同桌复述作者观看到的鹤群在旅途中所发生的事情。同时同桌之间共同商议,给每个场景起一个标题。教学注意:(下列标题仅作参考,学生概括时只要大意符合均可)发生了三

8、件事,三个场景分别可以起一个标题为:(1) 鹤群翔空(412)(2) 鹤鹰之战(1320)(3) 救助伤鹤(2128)(设计说明:“世界上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发现”所以通过此环节想让学生发现文中的“美”。)(六)品读欣赏,突破重点要求:学生品读欣赏“观看鹤群”中的三个场景,引导他们体会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景,并说说有哪些感受。(2)仿照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从第_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的_美。你看它们_。教学注意:当学生们陆续的感受出美以后,教师应出示板书让他们更系统地感受这些美。(下列内容仅供参考)1、从第一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的形态美。你看它们一律将

9、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在太空上,上百只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2、从第二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的团结战斗的精神美。你看它们看见苍鹰冲进鹤群的时候,尽管惊恐慌乱,但当发现有一只鹤被鹰抓住后,它们立刻“分为几群”,每群都“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最后将壮勇剽悍的苍鹰赶走,救回同伴。3、从第三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友爱互助的精神美。你看它们发现一只伤鹤离队并下坠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队列也陷入混乱,然后从队列中“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来到伤鹤身边“为伙伴加油打气”,后来竟然将伤鹤扶上翅膀,然

10、后扇动单翅飞回高空的队列,而其他鹤一直在盘旋等待,直到伤鹤归队,才又恢复对形,向高空升去。(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个环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七)齐读感悟美之所在。全体齐读以上精彩片段,感悟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设计说明:“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一环节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以及对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的感悟。)(八)利用板书,小结全文:(教学提示:边板书边总结本课时内容。)鹤群谈论鹤群观看鹤群祝福鹤群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形态美精神美本节课我

11、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按照谈论鹤群、观看鹤群、祝福鹤群的顺序安排文章内容。此外,我们还品读了观看鹤群中的三个场景: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领略了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同时我们也被鹤群这种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深深震撼。(设计说明:板书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再现教学过程,突出重点。)(九)知识拓展:动物界尚且如此,我们人类一定会做的更好!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体现团结、互助、友爱的例子。(设计说明:波莉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十)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一遍。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鹤群的美。3、收集

12、有关团结重要性的格言、俗语。4、思考: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为什么惊慌?(选做)(设计说明:必做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积累知识,即让学生“做的来”;选做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有的做”。之所以分层次作业意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语文”、“获得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五、评价与反思说到这也许有些老师会觉得课堂容量少了点。是啊,我也有同感,大纲中都要求用一课时完成。于是我增加课堂容量,在台上是说的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可台下却是一片茫然的目光。这才发现原来我错了!?课堂的主角应是台下的他们。于是我谨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猜成语,看图片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同时不忘基础与能力两手抓的方针,在扎实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做到扎实基础、提高能力、突破重点。对于重点的突破又采用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并通过适当的提示、妥当的板书、恰当的点评让学生领悟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同时也震撼于动物界这种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让他们由衷的感叹:原来“美无处不在”!s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