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案-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947779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身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包身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包身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包身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包身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身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身工》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包身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包身工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

2、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授课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3、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要求:、了解作者写作时间;、了解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三、阅读课文、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注

4、音:游说 抹桌子 着力 骷髅 锭壳 拎 解释:一听天命 生杀予夺 强化 优惠 施与、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书面完成,课后交教师检查): 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又穿插这些材料? 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四、布置作业读一遍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新词、注音:抹( )桌子 抹( )眼泪 抹( )石灰猜着( )了 着( )力 我没着( )了、解释(加粗的字要单独解释):一听天命 生杀予夺 施与 着力、听写:殴打 怜悯 气烘烘 惩戒二

5、、解题、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工的时间、意图和调查搜集材料经过。):包身工年写成,年发表。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具体时代背景从略。、题目的意思: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

6、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四、分析文章的构思、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掌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需要加以选择。、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学生议论。)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

7、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了?(学生议论。)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这篇作品不

8、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学生议论。)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议论)明确: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描写记叙部分好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象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使人获得本质认识。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的揭示

9、了中心思想。五、划分段落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六、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包身工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包身工”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2、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3、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包身工”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2、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3、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

10、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她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她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她们也不能拥有她们自己。这就是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板书)。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二、了解背景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11、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后来被工头盯住了。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三、听朗读整体感知(1)本文是以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时间,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2)课文中用到的材料(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明确: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

12、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3)浏览课文,从文中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社会背景、工作、待遇等等。明确:社会背景: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一二o八”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工作状况:吆喝 呼喊 命令似的 没有做工和不

13、做工的自由a、“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有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b、“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劳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象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象弓一般的弯,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c、“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劳。”工资待遇低:“最初工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几个星期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

14、、粗纱间去工作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4)请找出文中的话说明: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什么好处?资本家为什么大量使用包身工?明确:“在一种特殊的低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5)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是怎样评价的?明确:a、“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类比中,愤慨之情跃然纸上。b、“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6)根据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给“包身工”下定义。指导学生找文中信息,进行整体归纳。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包身工”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