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947601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0109.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_ 姓名_ 学号_装 订 线学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原始人类中,属于旧石器晚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2、 根据最新报道,安徽发现的茂昌人距今已有180万年,这样我国古代人类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0万年 B、50万年 C、30万年 D、10万年 3、周公东征胜利后,西周大举分封,其根本目的是( )A、削弱异女生贵族功臣权力 B、建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安护王子保护国族血统 D、巩固周王朝的国家政权4、 主张取信于民和把民心向背作为成败关键的人有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之A、

2、 B、 C、 D、 5、半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共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 B、过着定居生活C、从事农业、畜牧业 D、出现贫富分化 6、奴隶制比原始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土地国有制 B、强制劳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C、建立了完整的国家机器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7、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使有 B、开始用牛耕地C、私田增多 D、井田制瓦解,奴隶制崩溃 8、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标志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特权 C、建立县制 D、奖励耕战 9、秦始皇“焚书杭儒”主要目的是:( )A、禁止儒家

3、传播 B、抑制思想 C、摧残文化 D、维护中央集权巩固统一10、中国古代的“州”有多种定义,春秋时、晋国实行“作州兵”,州是指( )A、诸候国的国都及其周围地区 B、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机构C、“国”和“野”的中间地带 D、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地区11、公元60年,归属汉中央政府的地区是( )A、越族地区 B、河套地区 C、四川云贵地区 D、西域1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三国13、西汉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A、土地税、人头税、徭役、兵役 B、算赋、口赋、贡赋、田赋C、田赋、算赋、徭役 D、田赋、贡赋、人头税、兵役14、史记的主要体裁有( )A

4、、本纪、表、志、世家、列传 B、本纪、表、书、世家、列传C、本纪、书、志、列传、赋 D、表、书、志、赋、世家15、在西安定都的朝代是:( )A、西汉、隋朝、唐朝 B、秦、西汉、唐 C、东汉、西晋、隋 D、西晋、隋、唐16、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 )A、颁布“推恩令”后 B、七国之乱后 C、汉文帝时 D、中央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后17、形成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 B、黄巾起义的影响C、东汉后期,政局混乱 D、东汉以来封建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18、西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C、民族矛盾 D、统一与分裂的矛盾19、十六国时期

5、结束的标志是( )A、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 B、苻坚统一黄河流域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淝水之战的胜利20、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潮流 B、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封建化 D、维护人民利益21、王充和范缜都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大自然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 B、人定胜天 C、世界由物质构成 D、人的肉体与精神共存亡22、北魏政府实行均田制和三长制的目的是:( ) A、剥夺大地主土地 B、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C、政府和地主争夺大量农产 D、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23、以下哪一项科技成果是三国时期发明的( ) A、龙骨水车 B、雕版印刷

6、C、楼车 D、曲辕犁24、士族制度在魏晋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的发展 C、孟子“劳心者治人”思想的影响 D、东汉政权依靠高门大族支持25、推广耦犁和耧车,提倡代田法的农学家是:( ) A、贾思勰 B、汜胜之 C、赵过 D、徐光启26、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布”是指( ) A、棉织品 B、麻织品 C、丝织品 D、毛织品27、隋炀帝巡游江都必须通过( ) 通济渠 永济渠 邗沟 江南河 A、 B、 C、 D、28、唐朝的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这是因为它( )A、 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B、 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收税,不以

7、仃征税C、 能限制土地兼并,并增加政府收入D、 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收税,不以人丁征税2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学理论著作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班固的汉书 C、刘知几的史通 D、杜佑的通典30、导致“安史之乱”与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赋税刑法沉重 B、地方势力强大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二、简释题:(36分)1、 我国有多处文化遗址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在甘肃省范围内任选一个(隋唐前)值得申报的文化遗产,并简要说明理由。(包括名称时期、内容、意义)(4分)2、 战国时期,各国在外交、军事上出现、合纵,连横政策,请说出是谁的主张及其含义

8、(4分)3、 列举西汉、三国、唐朝三个时期的新式生产工具(6分)4、 中国古代有多位高僧赴天竺求经,请写出三位高僧的法名及其著作(3分)5、 请指出下列文中四处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改正:(4分)唐朝前期沿用了隋朝创立的均田制和北魏创立的府兵制。唐太宗时还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并由长孙无忌守成唐律的制定工作,武则天时又派人对唐律逐条加以解释,撰写了唐律疏议6、分析说明下列诗句:(5分)“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1) 诗史的前两句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2)“一出宁胡”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汉初采取的同一政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3)为什么作者说“一出

9、宁胡”论功端合胜前人?7、有人到某城市旅游,据介绍,该市是中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请回答是哪座城市?为何称为“六朝古都”?该市在历史上还有哪些称呼?(举二三个)(5分)8、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众多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5分)(1) 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2)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提问:(12分)材料(一)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幸而破绍,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

10、,几个称王。三国志武帝记材料(二)“白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材料(三)先主遂诣亮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亮答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命,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劫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三国志,诸葛亮传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系?(2) 材料(一)中说“幸而破绍”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三)中为何说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3) 材料(四)中写诸葛亮“连年动众”指的是什么事件?你认为文中指出他失败的原因是

11、否正确。请分析!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5分)材料(一):陆生(贾)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帝有惭色。资治通鉴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以防已过。贞观政要(1) 材料(一)中的“帝”是谁?陆贾的谈话对“帝”产生什么影响?采取了那些措施?(2) 材料(二)中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请以当时最近的史实加以说明。“以人为镜”的“人”指的是谁?该皇帝在政治、经济、人事、法律等方面采取那些措施?四、问答题(28分)1、 试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6分)2、“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这两个事件的结果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12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