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3945654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一.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二. 教材体系的构建 三. 教材的内容 四. 教材的形式及编写 五. 教材的推广,.,一.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了课程表中,许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过程中取得实证性素材,编写了多种颇具特色的教材,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使用的教材版本繁杂,缺乏完整,科学,系统的体系。因此,构建科学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编写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使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沿着科学化,序列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前

2、进,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二. 教材体系的构建,(一)面临的几个一定需要解决的关系 (二)教材构建的逻辑起点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四)教材的构建应考虑的因素,.,(一)面临的几个一定需要解决的关系。,1.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心理训练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都注重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学生心理训练这一实践环节。这些心里学知识难以内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达不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虽然有的教材比较关注心理训练,体现在“做”上,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经验的指导,难以起到行为规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与他们

3、学习,生活经验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播是必要的,但学生学习这些间接经验的目的是为心理训练作准备,为心理训练服务。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体现心理训练,心理学知识学习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这里的结合是以心理训练为主,心理学知识学习和心理辅导为辅。,.,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 有的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其内容和形式上服务于德,智,体,美,劳教材,成了各教材,特别是思想品德教材的补充,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价值。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德,智,体,美,劳诸育密切相联,但它在学校教育中又有各自的独特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因此,编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4、教材,当然要注意其与诸育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必须以不损害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本体价值为前提,其关注点在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如勤劳,奉献,爱国,适应考试,学会健体,艺术的学习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与德,智,体,美,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这些课文不是德,智,体,美,劳等诸育的另类表达,而是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服务。因此,教材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价值。,.,3.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关系。,在教材的编写上如何把教材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统一起来,是值得深讨的。从连续性看,应要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年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具有系统性。从阶段性看,要求小学,初中,

5、高中三个不同学年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内容各自有自己的核心主题,具有层次性。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训练项目,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反映层次性。同时,这些知识结构和训练项目也是一个不断上升,逐步递进的过程,自成一个系统。因此,教材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出系统性与层次性特征。,.,(二)教材构建的逻辑起点,根据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明确小学,初中,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 1.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认识自我与环境。 即协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兴趣,需要及自己的发展环境,以

6、确立自己未来的社会责任,义务倾向和抱负水平。,.,(1)认识自己,善于寻找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培养自我意识和自理能力;学会欣赏自己,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发挥自我学习和生活的潜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为人诚实,不说慌;懂得尊重别人和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具备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3)认识学校,适应学校环境及学习生活,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创造意识和道德评价水准,努力纠正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为顺利进入中学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 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自我指导。 即在学生个体抱负水平和理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应用,

7、发展个人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机会,使学生对学习和人生作满意的调适。,.,(1)自我意识。自尊,自爱,自强,自律,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社会适应。面对复杂变动的社会环境能做出积极地反应,有初步的分辨能力。 (3)人际关系。有主动表示友好,合作和支持的交际态度,初步懂得异性正常交往,真诚友爱。,.,(4)情绪平衡。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和及时调节消极情绪,懂得保持自我心理平衡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情感表达比较适度,初步具有抗挫折能力,在困难和逆境中表现出比较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对现实和人生有积极的态度,诚实,正直,勤奋,不断进取,有责任感;热爱集体,合群,有健康的生活

8、情趣,并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学习焦虑抑郁,考试紧张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正确面对升学和就业。,.,(5)智力正常发展。注意,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发展正常,掌握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能,有自学和自我发展能力。 3. 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自我实现。 即让学生一方面过着和谐平衡的圆满生活;另一方面完成自己的理想并对社会做特别的贡献。,.,(1) 社会生活。面对升学,待业,就业能自主选择,积极反应;乐于与人交往,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或群体有一种休戚相关的情感,将自己置于与他人之间的关心,真诚相待与信任之中。 (2) 成就动机。掌

9、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3) 自我调适。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及心理水平有清晰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潜能,能够完好地保持自己胜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适应协调;遇到挫折不灰心丧气,不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或痛苦之中,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所具有的特点。,1. 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别于基础理论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利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阐释学生身心发展健康问题的课。但是,课堂教学中阐释的这些知识并非心理学知识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而是将心理学知识处理成浅显,实际,生活化的心理现实,内化为学生的直接经

10、验,使学生根据生活现实和实际水平去选择和掌握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方法与技巧,以维护心理健康。倘若将此课程定位于心理学课,哪怕仅仅是普及性的,其直接后果也是给学生额外增加了一门学习课程,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体验性课程。,它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是帮助中小学生探索心理学的问题或某一相关学科的问题,而是帮助中小学生探索自身在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实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必须依赖和借助学生的主观体验。即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似性来认同和接受

11、它,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时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3.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自我教育的课程。,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点拨,促其自悟,进而促使他们去改变自身的行为,使在心理相容状态下的学生主动地实现心理体验,自我教育,这才是一堂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4.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心理训练为主的课程。,心理训练是一个操作性过程,每一训练项目就是一个“操作点”。其主要特点在于“做”,在于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获得直接经验,如自我意识训练,社交训练,合作训练,自主训练,诚实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适应训练等等。这些训练都是运用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过程,并通过训练矫正其不良心理

12、状态和行为,由此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四)教材的构建应考虑的因素,1. 在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诸育关系上,遵循育人为本,突出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目标,它必须充分发挥其在中小学生未来教学中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动力性教育价值,关注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目标。,.,2.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既要处理好教材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要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前瞻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要联系当前社会与学生实际,另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具有开放意识和时代精神。,.,3. 在知识结构与心理训练的关系上,坚持以“实”

13、为重,突出应用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仅要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而且要联系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能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问题。,.,4. 从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的角度,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现科学性。教材应在注重个体心理健康目标的同时,注重其情感目标,生活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达成。,.,5.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自主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建构式学习和创意式学习提供基础性条件,便于学生自学,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处理和解决好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矛盾与危机,完成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并为顺利过

14、渡到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 教材的内容,由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固定的内容要求,因此,不同的学者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话动等;,.,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

15、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社交等原则;,.,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对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

16、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7.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2.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 3.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 4.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