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941435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动作技能学习属于学习活动第四层次具体领域学习的范畴,是教学系统中所要传递的又一类经验要素,是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及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突出体育教育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的教育教学特点,探讨研究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职后教育奠定良好的技能发展基础,便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和探索研究的领域及本研究的逻辑起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5级1班21人、07级1班20人。 1.2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2005至2007年在天津体院田径普修课跳远

2、教学中进行了两轮教学对比实验,教学时数均为12学时。实验班采用强化认知结构的跳远动作技能学习的教学策略,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2 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2.1教学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认知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认知结构理论是认知派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理论的独特理解和阐述,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强调已有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相结合,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由此产生新的迁移或创造性行为;重视强化功能。 动作技能学习中的认知理论:对于动作技

3、能学习过程中认知成分的深入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具代表性的观点有闭合回路理论、图式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上述理论虽不能完全概括动作技能学习的全部内容,但却凸显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动作技能学习主动认知过程及目的性,以及与言语技能学习的彼此交融的不可分割性。 2.2教学实验指导思想:以优化和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目标指向。教学过程应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重视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内容可采用互逆方式设计顺序,但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 2.3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依据认知结构理论和动作技能学习规律,将跳远教学分为跳远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模仿阶段、

4、整合阶段和初步自动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学生认知特征、生理特征、动作技能掌握规律,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对学习效果反馈评价的方法,并针对学习目标及内容提出相应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环境提出相应要求。 如:跳远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第1次课) 学生认知特征: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观察跳远完整技术动作录像,使学生形成和再现跳远动作技能传入的信息来源,从跳远动作技能的外部线索中理解学习的任务及要求。 外在表现形式:运用原有的相关动作记忆及对跳远动作概念的初步理解,模仿所观察到的跳远技术动作。生理特征:新的动作技能使大脑皮层中枢呈兴奋扩散状态,刺激效应器,并激活原有动作记忆(如助跑、落地缓冲

5、等)。 学习目标:用感官去获得与跳远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概念)信息,从生理、心理、情绪方面对所学的跳远动作技能做好准备。建立跳远动作技能的正确表象。 学习内容:做什么:掌握跳远动作技能的结构要素(助跑、起跳、空中动作、落地)及各动作要素之间的关系、顺序等;怎样做:了解跳远每个动作环节的轨迹、方向、幅度、力量、速度、频率及动作衔接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跳远动作技能的相关知识(概念、发展概况、技术特征、教学重点、难点等)、性质(项目属性)、功能(重点锻炼价值);正确表述跳远动作技能的结构及关键动作(起跳动作)的要点。 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围绕学习目标,在激活原有知识与动作记忆的基础上

6、,建立新的动作技能概念的框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导出跳远动作技能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录像、多媒体动画、连续动作图片)及教师、优秀学生示范,在特定的教学场地(田径馆)上,演示动态的完整跳远动作结构、顺序、节奏。人文环境: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上述手段调动学生情绪,唤醒原有认知,激发学习动机,使师生间信息流迅速交换,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 反馈评价方式:用口头回答、作业答题方式,测量学生对跳远动作技能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师布置课前作业,主要内容:阅读教材、绘制跳远完整技术动作简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对动作概念的认

7、识与理解绘制连续动作图强化动作记忆及视觉表象。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12学时跳远技术学习,对两班学生分别进行了技评与达标测试,两项成绩结果经t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实验班学生在跳远教学中,通过在跳远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认知、模仿、整合、熟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认知目标做什么和具体操作步骤怎样做;并且要求学生在跳远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习目标绘制跳远技术各部分动作简图,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作记忆),强化学生记忆与理解跳远技术(助跑、起跳、空中动作、落地)各部分动作的起始条件、关键环节的动作参数(如摆动腿、起跳腿的方向、幅度、力量、速度等),并在完成每个练习(分解

8、、完整)过程中,及时进行即时反馈和外部反馈,使学生对于所学的跳远技术产生了完整的动作知觉序列。缩短了跳远动作技能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进而提高了跳远项目的教学效果。 由于速度素质与跳远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为了排除速度因素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实验前对两班学生100米成绩进行测试,结果经t经验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班学生速度素质水平处在同一起点上。进而进一步说明,由于在跳远教学中实施了强化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使得实验班学生对跳远项目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对跳远动作技能的表达更加准确,动作趋于规范。同时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学习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9、。 4 影响该教学策略实施的因素分析 4.1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首先,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在该教学策略的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训练动作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等各种教学目标与具体教材内容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注意等个性特征灵活地运用教材,使教学能够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特点。最后,教师的讲解

10、与示范是该教学策略中凸显教师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有效渠道。语言讲解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实验表明,对于某种技能学习而言,语言讲解比视觉示范更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Doody,Bird,&Ross,1985)。在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简明、准确地讲解能使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重要信息(如观察要点、观察重点部位环节动作等),并及时贮存到短时记忆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讲解还能增加动作技能的区分度,如相似动作间的区别和不同动作间的共性规律及动作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准确把握动作特征。 示范是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娴熟的技能和准确的示范动作、示范

11、时机不但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模仿的欲望。 4.2反复的练习与强化。动作技能是经过过渡学习之后获得的,反复大量的练习是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强化,才能掌握某项动作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有效条件,确保练习的效果,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动作技能又达到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目的。首先,让学生明确练习目的,这是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明确练习的目的及具体要求,才能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探寻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缩短技能学习的时间。其次,合理安排练习量与练习时间。实

12、验表明,适当的“多练”是培养学生形成技能的有效方法。动作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足够的练习量和练习时间,但量过大、每次练习时间过长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延长动作技能的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及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合理安排练习量与练习时间。可采用局部练习量合理累加的方法(即对某项动作技能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合理进行分解练习,强化环节动作)达到提高总练习量、延长练习时间的目的。学生也应根据学习目标,并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不断调整练习量与练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果。最后,练习方式多样化。采用何种练习方式,直接影响动作技能的学习进程。学生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技能学习的

13、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模拟练习、心理练习、分解练习、完整练习、集中练习、分散练习等),并将各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保持和迁移。 4.3反馈与评价。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通道,实际上是一种人体自我控制系统,合理运用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如:用非固有反馈(同步录像等)改善学生的技术;用语言反馈给学生以必要的暗示;用同步反馈(根据对方来球的落点、速度、旋转等决定自己的步法移动和回击的路线)在练习时给予不断的强化;在闭式动作技能中(许多体能类项目)使学生善于体会本体感受器的反馈信息;在开式动作技能中(大多技能类项目)善于运用综合的反馈信息等。此外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形象的动作,一个认同的手势,一阵鼓励的掌声都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强化学生的动机,提高学习的效果。 4.4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影响该教学策略实施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身体素质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速度与质量。其次,心因性操作能力的差异,虽表现为身体操作动作,但源于心理因素。像精细控制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反应定向能力、反应时、手臂灵活性、腕指速度及瞄准能力等。再次,信息加工能力,主要表现在加工容量与加工速度方面。个体在操作某种动作时,要随时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相应调整和反应。个体的记忆容量、编码与提取信息的速度等都与动作

15、技能的形成有关。最后,个体的认知结构与专项智力水平也制约着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 4.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潜在影响,对教学活动进程和效果施加着系统的干预。教学环境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安全合理练习场地、现代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向上学习风气、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校园文化都制约着该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 5 结论 5.1通过在田径普修课跳远项目技术教学中实施强化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使得实验班学生对跳远项目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对跳远动作技能的表达更加准确,动作趋于规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田径(跳远)课程的教学效果。 5.2运用认知结构理论构建动作技能学习的教学策略,突出了学生在田径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符合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5.3在教育部大力倡导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本研究结果为高等体育院校、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