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92921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讲 从词、句角度入手分析文章 一、知识梳理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2.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

2、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1.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第一要素是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4.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顺序:即按照客观事物的发

3、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有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顺序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顺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待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序难以交待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更紧凑。补叙:用少量的文字

4、对人物和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这种叙述方法叫补叙。补叙往往出现在一段文章或一篇文章的末尾,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作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作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补叙与插叙的区别:从内容上区分,插叙可以叙述事件本身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与当前叙述有关的另一些内容,而补叙则不能叙述另一些内容,只能叙述位置后移的某个事件片段;从形式上区分,插叙后必须顺序下去,不能就此终结,而补叙后的这一事件则可告结束,可以终结。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

5、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

6、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4)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

7、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文

8、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鲜明,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深刻,也经常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 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二、方法归纳(1) 四大阅读思维1. 标题-线索-关键词

9、 我们阅读任何文章,都要注意其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行文的线索,抓住这条线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这样我们对文章就有了一个明晰的整体感知,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解题。 提示:结合题目,抓住文章的线索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是迅速抓住文章主旨的有效方法。2.素材组合方式 不管文学作品、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从素材组合方式看,基本上有以下三种: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只要把握住其素材组合方式,就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帮助我们尽快确定答题范围,迅速找出答案,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1)并列式 大量的文章经常从时间的角度,或人、事、物的特征的

10、角度等,使用并列式的素材组合模式。(2)对比式叙事性的记叙文为了体现事情的前因后果,议论文、说明文为了体现事理的递进,往往采用递进式的素材组合模式。 (3)对比式 很多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为了更加鲜明地体现文章的主旨或结论,使读者形成鲜明的印象,往往会使用对比式的素材组合模式。3. 具象-抽象 文学作品往往存在这样一个写作规律: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含义。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形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习惯,就能迅速破解标题、词句深层含义等此类题目,并能迅速把握文章主旨。下面列举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形象及抽象含义,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梅花 耐寒 坚忍天空 广阔 包容墙 阻挡 隔阂 桥 连接

11、 沟通飞鸟 飞翔 渴望自由4. 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会发现有大量考查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等类型的题目。如果我们孤立地盯住这些词句,理解起来会觉得无从下手。而如果我们把握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方法,就会大大降低答题难度,增加答题正确的几率。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上述内容:X=题目中考查的具体词句的含义 Y=词句的本义Z=对具体语境、文章主旨、人物性格特征、作者情感等方面的整体感知公式:X=Y+Z 或 X=Z(注:有时不需要解释词句本身含义) 词语含义=词语本义+词语语境义 (2) 三种题型1.筛选信息类 记叙文阅读从本质上文字阅读,考查的是相关文字信息的选择和理解。

12、因此,简单的筛选信息题,是我们阅读中最容易拿到的分数。但在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四步解题技巧”,保证在极短时间内得分。2.深层含义类 对于这类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词汇题目考句子,句子题目考段落,段落题目考全文”。因此,我们就要贯彻“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思维方式,并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四步解题技巧”,保证此类题型的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3.审美鉴赏类 很多同学看到此类题目就觉得痛疼,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那就是积累一定的文体知识,并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四步解题技巧”,就能够成功解决这类问题,保证我们的得分。(

13、3) 四步解题技巧1. 代入 将提干代入原文处;2. 检索 在代入出寻找答案可能在的区域;3. 提取 在检索区域内提取那些可以充当答案的词语;4. 加工 将提取的词语、句子,运用阅读知识加工、概括成答案。其中,“筛选信息类”题目即把文中无用的信息“筛掉”,留下答题需要的信息。这部分题目的关键不是理解文意,而是找到相关文字,因此这部分题目是最容易也是必须拿到的分数。我们只要严格运用:“代入-检索-提取”的方法,就能拿下这些分数。而“深层含义类”和“审美鉴赏类”这两类题目,解题也要运用“代入-检索-提取”的方法,再结合相关的知识和答题套路进行加工概括。总之,熟练运用“四步解题技巧”,能帮助我们高效解题,准确答题,成功应对一切阅读题目。(四)答题套路A.句子(段落)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句子在两个情节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 句子在结尾附近 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句子在文章前半部分 打下伏笔、作铺垫 句子在文章后半部分 前后呼应 B.赏析句子 修辞 :比喻、拟人等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