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392717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1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2020年8月整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1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 遍规律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完整严密的科学 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 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2.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有哪些历史形态?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有哪些历史形态? 答: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

2、认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 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唯心主义 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 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3.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有哪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有哪些? 答:辩证法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 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 变化和发展着; 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

3、点看世界,把世界 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 的, 是不会发展的, 即使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2 而且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第二章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物质和意识 4.4.说明物质观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明物质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它对世界穷根究底,认 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 “原初物质” 构成的, 这种“原初物质”就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阶段,是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它认为原子是世 界的本质,世界万事万

4、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第三阶段,是当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认为世界统一的基 础和构成世界本原的物质是客观实在。 5.5.说明运动及其本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说明运动及其本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答:所谓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基本运动形 式有五种: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 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 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 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既不能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也 不能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6

5、.6.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什么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什么关系? 答:所谓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暂时的、相对的稳定, 这是相对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来说的。 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3 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动非静,静非动,动与静是不同的,任何物 质的运动过程都存在相对静止和绝对变动两种状态,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 常在的, 就物质的具体存在状态来说, 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但这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是在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既对立又统一中进行的。 第三章第三章 物质

6、和意识物质和意识 7.7.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 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 8.8.什么叫发展?怎样理解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什么叫发展?怎样理解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答: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的运动和过程。发展首先是一种运动:从 性质上讲,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 运动;从内容上讲,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陈代谢,除旧布 新;从形式上讲,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发展不仅是运动,而且也是一 个过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 从

7、本质上讲,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 趋势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反之,旧事物 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三点: 第一,事物发展的辩证性质决定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在 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发展起来的。它是旧事物赖以存在的因素,又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4 是促进旧事物灭亡的因素。旧事物无法克服新事物,新事物在发展中 必然否定旧事物。 第二,新事物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 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 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具有强

8、大的生命力。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新 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 9.9.什么叫肯定和否定?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叫肯定和否定?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 物为其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 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有以下三条: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 结果。这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否定都是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 定,实现自己的运

9、动,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旧事 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由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 否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第三,辩证的否定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 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 。所谓“扬弃” 包含着抛弃、保留、发扬的意思,也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5 承,在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 积极因素。这样,新旧事物之间固然有质的区别,但新事物是从旧事 物内部产生出来的,因而同旧事物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0.10.怎样

10、理解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怎样理解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内在动力。在事物发展的实质、形式、道路、动力诸问题中,最核心 的是动力问题。因为动力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事物发 展中为什么会出现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形 成否定之否定这样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 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其实质也是对立面的 统一。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

11、就是矛盾,认识事 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的唯物辩证法,就是教 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解决矛盾的方 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章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认识和实践 11.11.辩证唯物主义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认识观点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认识观点是什么? 答: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12.12.什么什么叫认识的客体?它的特征是什么?叫认识的客体?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 客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6 向的那一部分客观实在。客体有两个主要特征:客观性。客体是客 观物质

12、世界的一部分,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对象性。客观事物成为认识客体,不仅是由于它的客观实在性,更 重要的还在于它同主体发生具体联系,成为实践对象,进而成为认识 对象。 13.13.什么叫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联系?什么叫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联系? 答: 所谓真理, 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这里的“正确反映” ,是指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 所谓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它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是绝对 的。凡是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是主观和 客观相

13、符合,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都是不能被推翻的,这是无条件 的,绝对的。其二,是指从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人们可以认识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 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的 认识,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人们没有认识或没有完全认识。我们承 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承认认识还有待于扩张,实际上也就 承认了相对真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带有近似的性质, 不可能穷尽客观事物。我们既然承认认识尚未穷尽客观事物,认识还 有待于进

14、一步深化,实际上也就是承认了相对真理。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两者是对立 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性质,是从不同 角度、不同侧面考察同一客观真理所作的科学概括。另一方面两者又 是统一的。 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 是指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 相互渗透。其二,是指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第五章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4.14.说明生产力及其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生产力及其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 政府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15、。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劳动资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 料和物质手段。 劳动资料是一个结构复杂、 范围广泛的庞大物质系统, 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所加工的一切 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就构成生产资料, 这是生产力中的 物的要素,劳动者是生产中人的要素。 在上述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要素,因为劳动者是生产 活动的主体,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 的掌握和作用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也是 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它是人类改造自然 学 海 无 涯 技术资料分享 8 能力的物质标志。 15.15.什么是生产关系?内容是什么?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