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3926976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0年8月整理).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1 教教 案案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2012019 9 年年 月月 日日 星期星期 第第 节课节课 章节名称章节名称 第十第十三三章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 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掌握新中国成立 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基本原 则;明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同国际社会一道致 力于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 有广阔

2、前景,中国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得到了 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并取得积极成果;理 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共商共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5.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6.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2.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 学法等 课程课程资源资源准备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材、多媒体、PPTPP

3、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 学 海 无 涯 2 2 本章主要阐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并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 美好的世界。 本章内容共有两节。第一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共有三目。第一目深刻阐述世界正 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 性持续推进、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突出,人类面临许多

4、共同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任重道远;第二目着重阐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国坚持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三目主要阐述中国 积极倡导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 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有三目。第一目主要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的内涵,强调其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 世界” ;第二

5、目主要介绍我国大力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 “一带一路” 建设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目主要阐明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 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世界各国 应携手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每节教学时间安排 2 课时为宜。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国际力量对比发生 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

6、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 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 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多极化进程是 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 学 海 无 涯 3 3 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前 提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 互依存

7、、密不可分。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人类 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 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新科技革命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 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 新兴产 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 而运输 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

8、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 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积极方面看, 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在经济上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 有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融合,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活 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 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加剧了国际竞争, 增多了国际投机, 增加了国际风险, 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少

9、数西方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实力和 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地位, 谋求世界霸权。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又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 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 西方国家试图主导经济全球化, 更加剧了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矛盾。同时,全球化引起的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许多全球性问 题的解决越来越复杂化。如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资本紧缺、贫富差距问题 凸显等。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 战。 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 全球性的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

10、际经济稳定 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的共同 发展。 学 海 无 涯 4 4 (3)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 共同愿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推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经 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世界范围内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 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不同意识形态的 斗争仍将长期存在,有时还会相当复杂

11、、尖锐。 (4)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 化流汹涌而来,势不可挡,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社会信息化的一个 重要标志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让国际社会联系越 来越紧密。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 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5)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 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 术、

12、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 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 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 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 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 位所决定的,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 机统一。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

13、和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 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 学 海 无 涯 5 5 团时, 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这五项基本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此后,五项基 本原则一直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战略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 持在和平共

14、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冷战结束后,我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主张国 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 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贡 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 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5、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 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 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对一切国际事务, 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 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 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反对颠覆别国合法 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要义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

16、重、公平正 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新型国际关系, “新”在合作共赢。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和原则, 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 开展对话和 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而不是单赢。 与一切旧的国际关系模式相比,中国倡导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是一个逻辑连贯的有机整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相互尊重,就是强调无论国家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对方的领 学 海 无 涯 6 6 土主权完整和政治制度,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战略关切。 新型国际关系的敌我关系已经非常模糊,是非敌非友的伙伴关系,是国家之间为寻求 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相互尊重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这种伙伴关系是 一种互不以对方为敌、平等而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寻求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保 持并推进双方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