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3926776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3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2020年8月整理).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 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行 为是顺才或顺习的,他对于其所行的事的性质没有清 楚的了解;同样,他所行的事,对于他也没有清晰的意 义。 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求利的,他所求的是自己 的利益。不过,这层境界中的人,对于自己及他的利益, 都有清楚的觉解。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 这层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的本性已有一定的觉解,他的 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的。 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 事天的,他已经明晓在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 可 以说,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有完全的 觉解,他不仅知性,而且也知

2、天。 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是 自然的产物,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创造; 人要 进入精神创造的境界并不容易,这要求人在理论上和 实践上都要有杰出的修养。 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虽然 人还不能摆脱才与命、 死与生的限制,但是人通过自身 的修养,致知用敬,便能贯通天道而超越这些界限,达到 顺化的天地境界。在这里,我们来论述一些冯友兰人 生境界学说对于当代道德问题的影响。更多还原 学 海 无 涯 2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 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 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 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

3、,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 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 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 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 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 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好事,其 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 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 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 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 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 种觉解, 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或如儒家所说, 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4、他真正是有道德的 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 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学 海 无 涯 3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 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仅是社会的一员,同 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 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 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 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 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 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 该去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

5、产物,后两者是精神 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 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 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 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这四个境界,按我的理解,虽然有层次,如马斯洛的 需求模型,但也不是完全割裂的。即使有道德境界和 天地境界的人,他也会有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当 学 海 无 涯 4 然,他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会受到道德境界和天地 境界的影响和统合。 中国哲学的追求: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广义理解:内圣外王就是内心修养追求高境 界,对外工作、办事取

6、得成功。梁启超庄子天下篇 释义: “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 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冯友兰新 原道绪论: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 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代表内在修为的最高 境界 (精神境界) ; 外王代表外在功业的最高成就 (现 世成就)。通俗地说:一个人的追求无外乎这两者: 既能安顿自己的身心,在精神世界里自由徜徉,又能 在现实世界中纵横驰骋。 天地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即或可望不可求。冯友 兰认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 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 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 是由于有高度的觉

7、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 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 学 海 无 涯 5 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 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 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 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 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 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 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 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 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 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

8、天地境界。但是道德 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 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 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 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学 海 无 涯 6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 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 一章中指出, 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 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 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 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 越了理智。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

9、德问题的反思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的转型期,社会道德的失衡 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我们旧有的道德体系源自 战争时期的军事共产主义, 以后又演变成了平均主义。 学 海 无 涯 7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横流的物欲,面对贫富差距不断 扩大的冲击,原有的道德体系终于垮坝了。道德约束 成了一张白纸。通过对现阶段社会道德问题的分析, 呼吁道德信仰的重建,呼吁她的不断完善。 当今处于剧变时期的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频发。我们 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反思。 一、道德问题在中国 当今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地 受到社会变革产生的冲击,原有的道德体系可以在一 夜间土崩瓦解, 新的道德体系的建立却不能一蹴而

10、就, 或是建立没多久就又被冲垮。 失去强有力的道德约束, 各方利益冲突频发,社会矛盾不时有激化的表现,令 人担忧整个社会能否持续发展。法律是解决各种社会 问题的有力举措,然而由于法律体制远未健全,况且 总有法律所不能触及的角落,更根本地说,法律的制 订又是要先叩问道德,所以,合理的道德体系的建立 对社会具有根本性意义。 当今又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时代也正深刻地 学 海 无 涯 8 改变中国。社会上发生的道德问题的影响由于网络等 媒体的传播而空前巨大。随着一个又一个与道德相关 的事件曝光,引起专家、百姓等各方关注,对于社会 道德问题的探讨常常达到令人惊讶的宽度和深度。对 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道

11、德问题、众多的事件, 二、功利主义和道义论 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是道德哲学中两个正面的理论, 尽管这两个理论并非完美无缺,并非可以解决一切道 德问题,但它们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较能为人们所 普遍接受的方法思路。从整体上讲,它们优于道德相 对主义、道德主观主义、利己主义等理论。 功利主义的最大功绩在于肯定了对快乐的追求,有 助于抵制无理压制快乐、把快乐视为洪水猛兽的思想 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幸福最大化。而对于幸福的内 涵界定又是一个可以讨论不休的问题。本文把幸福基 本内涵界定为为快乐的获得和痛苦的免除尽可能 地增加快乐,尽可能地减少痛苦。每个人都有权利追 求快乐,避免痛苦。但幸福不仅是个人的幸福,功

12、利 主义所考虑的幸福最大化是指整体的幸福最大化,这 里的整体可能关涉很多人,可能是整个社会,而最基 学 海 无 涯 9 本的就是要考虑利益相关者,要把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尽可能地考虑进来。这样一来,就往往要考虑不只对 一个人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每个利益相关者所受影响 的大小,再把所有的效应综合衡量。 道义论从根本上尊重每一个人,充分肯定每一个人 的自由意志,把人之为人的本质放在首要位置,挖掘 人的普遍性。这里以康德的理论为代表,聚焦于其道 德哲学理论精髓绝对命令。绝对命令的第一种表 述形式是:“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 的准则去行动。”就是说,你行动所遵循的准则,你 希望别人也能普遍地遵

13、循。只有这样,你才把别人看 作是与你一样的人,你才把自己与别人同等看待。绝 对命令的第二种表述形式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 己和他人仅仅当做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 的。”如果你把自己或者别人仅当作了工具,那么就 把自己或别人降低为物,践踏了人的尊严。康德倡导 理性对自己发出命令理性自己给自己立法,并且 命令自己按照自己所立的法去做。 能自己给自己立法, 并能按自己所立的法去做,这是对人之为人的最本质 尊重。当一个人遵循某个道德准则做出了某个道德行 为,就被默认为他也愿意其他人遵循同一个道德准则 学 海 无 涯 10 选择行为,如果他不愿意别人这么做,他就违背了康 德的道义论 四、结语

14、在对各种失德现象同声谴责的批评声中,我们听到的 是对加强道德建设、改善道德环境、治理道德领域突 出问题的强烈呼唤。对道德问题,既要回答“怎么 看”,更要思考“怎么办”。 江泽民同志就严肃指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 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 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 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分析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时, 胡锦涛同志指出: “一 些人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细节问题,没有 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题大做。 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 有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近年来查处

15、的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 道路, 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 ”他强调, 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反 学 海 无 涯 11 腐倡廉抓源头的一个重点。他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以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 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国际国内的教训一再证明,道德败坏了,一定会反 过来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三鹿奶粉”事件, 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著名的企业, 而且伤害了全行业, 伤害了相关地区, 甚至伤害了国家形象。 这样的教训, 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正视和治理各类道德问题,一个重要 的先决条件,就是

16、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觉醒起来,决不 能对道德建设有丝毫的轻视和懈怠;就是要在行动上 进一步加大力度,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没有道德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就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 在道德建设上, 要做实功而不要务虚名, 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急功近利。 道德主要依靠良心的自觉发挥作用。人的良心不是 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从根本上说,良心就是内 化的社会道德规范。 学 海 无 涯 12 加强道德建设,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强调 道德建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事事可为。 每个公民都负有道德建设的责任,都是道德建设的主 体;道德建设的成就人人有一份功劳,道德领域的问 题人人有一份责任。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一 个人的德行能够折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