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926212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 下陈涉世家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然后注音并解释。1、发闾左適戍渔阳_通_, 音:_, 义:_2、为天下唱 _通_, 音:_, 义:_3、固以怪之矣 _通_, 音:_, 义:_4、身被坚执锐 _通_, 音:_, 义:_三、解释下列各组词中的加点字或指出其用法:1等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2次皆次当行()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3会会天大雨() 皆来会计事()4、行行收兵() 皆次当行)5、书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6、亡今亡亦死()大亡其财()7、发发闾左適戍渔阳()野芳发而幽香()8、故 广故数言欲亡()以数谏故()9、数广故数言欲亡()以数谏故()10、之 辍耕之垄上(

2、) 怅恨久之(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11、以扶苏以数谏故() 祭以尉首()不以物喜()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四、解释下列各活用词:1、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使动用法,_2、丹书帛曰 丹: 名词作状语,_4、夜篝火 篝: 名词作动词,_5、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名词作动词,_6、皆指目陈胜 指目:名词作动词,_8、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_锐,形容词作名词,_9、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_13、狐鸣呼曰 狐鸣,动词作状语, _14、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_五、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卒中往往语 古义:_,今义:_2、楚人怜之 古义:_,今义:_七、用现代

3、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之久曰:苟富贵,毋相忘._2、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3、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_4、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_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6、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13、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_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1、摘录文段语句回答。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4、的导火线是_ 。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表现陈胜、吴广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2、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_3、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一条:_第二条:_5、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_6、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_ 7、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二)1、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_2、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 _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行动计

5、划周密,结合本段说说他们的组织才能。_4、吴广成功地使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哪些计谋激起了士卒的愤怒?他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什么?_5、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_6、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他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其史学代表作品是_,鲁迅曾这样评价这部史学著作:_,_& 孟子二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解释。1、亲戚畔之 _通_,音:_,义:_2、曾益其所不能 _通_,音:_,义:_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 _通_,音:_,义:_4、衡于虑 _通_,音:_,义:_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亲戚畔之亲戚:古义:_今义:_2、池非不深也池:古义:_今义:_三、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 1、环( )而攻之 2、池( )非不深也 3、委( )而去( )之 4、域( )民不以封疆5、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6、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7、苦( )其心志 8、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