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925325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项测试卷13童话、寓言、诗歌阅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复习十三童话、寓言、诗歌阅读【知识要点】一、童话、寓言。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讽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两种体裁的共同点:都是运用拟人或想象的手法虚构一个生动的故事;不同点:童话重在表达一种感情,而寓言重在说明一个道理。二、诗歌。对诗歌的理解要运用语文的综合知识

2、和能力,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诗文的思想感情。专项测试卷十三童话、寓言、诗歌阅读(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啄木鸟和白桦树(18分)一只啄木鸟落在一棵高大秀丽的白桦树上,“梆”的一声,吃掉树皮上的一个蛀虫,白桦树很不高兴。“你为什么咬了我一口?”“你的皮肤上有一个蛀虫。”“一个小虫子有什么了不起,丝毫也不会影响我的美丽!”“它会变多的。”“那也犯不上用那么大力气,咬得我好痛!”“好,我下次注意。”啄木鸟飞走了。第二天,啄木鸟又落在白桦树上,“梆、梆”吃掉树皮下几个蛀虫,白桦树生气了。“你咬得我更痛了!”“蛀虫已经钻到你的皮肤里了。”“我看你是

3、嫉妒,存心把我美丽的皮肤搞坏。”“对不起。”啄木鸟飞走了。第三天,啄木鸟又飞到白桦树上,“梆、梆、梆”吃掉树干深处的一些蛀虫,白桦树恼怒了。“你这狠心的家伙,还有完没完?痛死我了!”“蛀虫已经深入到你的躯干了。”“什么虫子不虫子,我看透了,你是别有用心,想在我身上给自己做窝。”“”啄木鸟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飞走了,再也没回来。不久,蛀虫蛀烂了白桦树的树心,高大秀丽的白桦树逐渐凋残,最后变成了一根朽木。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4分)嫉妒( )存心 ( )树干( )家伙( )2从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一组反义词写下来。(2分)(1)近义词:()()(2)反义词:()()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4、2分)别有用心:_4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在文中用“_”画出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4分)5文中有三处写白桦树的感情变化,把这三处最能表现感情变化的词语写下来。(3分)()()()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3分)_(二)一枝红杏(17分)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面。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杏树流着眼泪在雪

5、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上的火焰。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面,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累累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的,还开出这样美丽的鲜花?”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深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1)不由分说()分辩;分配;分开。(2)回顾()回头看;拜访;注意。(3)赏花()奖给东西;欣赏;夸奖。2写反义词。(2分)熄灭()希望(

6、)3“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请你用“居然”写一句话。(2分)_4杏树受到了哪些伤害?面对这些伤害,杏树的表现分别是什么?(6分)_5杏树靠什么力量活了下来,还开出美丽的鲜花?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_ (三)谷子和莠草(17分) 秋天到了。看到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谁能不高兴呢?微风吹过一片田地,沉甸甸的谷穗子,像新嫁的姑娘一样含羞带笑,默默不语,把头深深地垂下去,简直就要砸着地皮。但就在同一片地里,有几棵细长的穗儿,挺胸昂首,随风摇曳,不可一世。它们是莠草,一看它们那神气十足的样子,就仿佛听到它们喋喋絮语:“瞧我们,多漂亮,多高贵啊!这才叫亭亭玉立呢”一位朴实的农民带着他的小

7、孙子走来了,他毫不客气地几下就将那几棵“高贵”的莠草拔下来,远远扔掉了。孙子问爷爷,为啥要拔掉它。爷爷说:“孩子,那是莠草,你别看它昂首朝天,自己觉得了不起,它只会抢夺肥料喂养自己;而这些低头向下的谷子,才真正籽粒饱满,是咱们的宝贝呢!”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丰收在望:_神气十足:_2选择正确答案画“”。(4分)(1)他毫不客气地几下就将那几棵“高贵”的莠草拔下来,远远扔掉。这里的“高贵”加引号,是因为它是:(2分)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否定的部分 ()表示讽刺的部分()(2)短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拟人、排比、设问 ()拟人、比喻、反问 ()

8、拟人、比喻、设问 ()3农民拔掉莠草是因为:_。(2分)4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是什么?(3分)_(四)最后一个鸡蛋(32分)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我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

9、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的时候,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元。 地球上唯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

10、,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唯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_!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 )了。 第四个鸡蛋( )了。 第五个鸡蛋( )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

11、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撤销了。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1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在文中出现的成语。(4分)(1)():形容地位、声誉等下降很厉害。(2)():形容物品极其贵重。2指出文中加点词的含义。(6分)这样:_这:_3文中有三个括号,请在它们里面分别填上三个同义词。(6分)_4根据语境,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的内容。(4分)_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啰嗦吗?作者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_6“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的

12、原因是什么?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哪些后果(至少列举两点)?(6分)_(五)童年(节选)(16分)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1第一节诗中写到“榕树、知了、秋千、蝴蝶”这些景物,说明了什么?(4分)_2说说第二节诗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是什么?并写出一条自己积累的关于时间的名言。(6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