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919746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专题复习——句子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句子的类型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2、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

2、多幸福啊!【随堂练习】1、 判断句子的类型A疑问句 B陈述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1、上海世博会将于10月31日闭幕。( )2、桂林的水真绿啊!( )3、请你把教室打扫干净!( )4、你知道鸟为什么能飞上天空吗?( )2、 读诗句,说说该诗句是什么句式。A疑问句 B陈述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 ),此物最相思( )。 考点二:句式变换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

3、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应考点】一、把字句和被子字句的转变“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随堂练习】、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口述)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口述)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

4、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也有两种情况: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难道”和“不”等词删去,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随堂练习】(1)他是一个好人。(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口述)感叹句: 反问句: (2)我请你来。感叹句: 反问句: (3)这幅画很美。(改为反问

5、句和感叹句,口述)感叹句: 反问句: (4)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口述)感叹句: 反问句: 三、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句型训练的一个难点)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三个特点: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比较复杂。直述句改转述句有哪些类型?(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2种情况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2、第三个人转述(转

6、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当代词指代不明的时候,就把具体的人写出来)(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三)代

7、词响应变化的分析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当代词指代不明的时候,要注意加上“让”字)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当代词指代不明的时候,要注意加上“让”字)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8、近指和远指要发生变换)4、没有代词的情况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趋向动词来去发生变换)【随堂练习】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五、因果句式的转换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或强调因,或强调果,或因果关系并重。做这种练习的方法步骤是:第1, 认真研究题目要求和例句,明确这是因果变化句式练习。第2,

9、分析需要改写的句子哪是表示因的分句,哪是表示果的分句。第3, 按要求改写。“因为所以”句式表示因在前,果在后,写时要把表示因的分句写在“因为”后面,把表示果的分句写在“所以”后面。“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果在前,因在后,写时要把表果的分句写在“因为”之前,把表示因的分句写在“因为”的后面。第4, 读改后的句子,检查是否按要求改写,原句意思是否改变。因果句式的改写:要注意一:不改变句子原有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随堂练习】1、田忌赢了第二场比赛,因为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2、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六、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换一个句子用否定

10、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遵守课堂纪律。”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双重否定句有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作用: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要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如果想改成反问,还要加上问号; 否定词: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在句中加上“不能不”“不要不”“不是不”“不会不”“不得不”“非不可”“没有不”等双重否定词。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改写成肯定句时,要注

11、意这些双重否定词的细微差别。如:“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等词。而“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等词。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他的话不无道理。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不得不”

12、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2)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没有一个不” 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改为双重否定: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 (3)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不会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你一定知道这件事【随堂练习】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双重否定句:_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双重否定句:_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双重否定句:_七、有些陈述句为了突出句中的某一部分,可交换下词语的位置。例一:“我去过北京。”与“北京,我去过。”前者突出“我去过”,后者突出了“北京”。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例二: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1词语位置的变换:如:常式句:亲人再见了! 变式句:再见了,亲人。把主谓语的位置进行互换2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如:(1)、我说:“爸爸,也许它不会死” (提示语在前)(2)、“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 (提示语在中间)(3)、“爸爸,也许它不会死” 我说。 (提示语在句末)【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