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害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89657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热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矿井热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矿井热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矿井热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矿井热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热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热害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矿井热害,中国矿业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设计QQ群:86031529 魏连江:15150011881 ,2,上一章内容,第8章 通风系统设计 8.1 矿井通风系统的拟定 8.2 矿井风量的计算和分配 8.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8.4 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8.5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8.6 生产矿井的通风系统改造 8.7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第九章 矿井热害,9.1 概述 9.2 矿井热源 9.3 矿山热环境 9.4 通风降温方法 9.5 矿井空调系统,9.1 概述,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地热和井下设备向井下空气散发的热量显著增加;而且矿井瓦斯、地压等问题也日趋

2、严重,从而使井下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化。矿井通风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地处温泉地带的矿井,由于从岩石裂隙中涌出的热水或与热水接触的高温围岩放热,也都能使矿内气温升高,湿度增大。 矿内高温、高湿环境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已造成灾害热害。,热害逐渐成为与瓦斯、煤尘、顶板、火、水同样严重的煤矿井下自然灾害。 目前我国很多煤矿都受到热害的困扰,并日趋严峻。 普遍认为,矿井热害最终将成为制约矿井开采深度的决定性因素。为在井下创造一个可承受的工作气候环境,往往需要昂贵的通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为了合理设计与正确运用这两个系统,必须了解矿内热源对井下环境所起的作用,以便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保

3、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矿井空气调节是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冬季寒冷地区,当井筒入风温度低于2时,对井口空气进行预热; 二是对高温矿井用风地点进行风温调节,以达到规程规定的标准。,9.2矿井热源,能引起矿井气温值升高的环境因素统称为矿井热源(Sources of heat)。 矿井热源包括:地表大气、流体的自压缩、围岩散热、机电设备放热、煤炭与矸石放热、热水放热等、矿物及其它有机物放热、人员放热。,一、地表大气,井下的风流是从地表流入的,因而地表大气温度、湿度与气压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势必影响到井下。 地面空气温度直接影响矿内空气温度。尤其

4、对浅井,影响就更为显著。地面空气温度发生着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地面气温周期性变化,使矿井进风路线上的气温也相应地周期性变化,井下气温的变化要稍微滞后于地面气温的变化。,二、流体的自压缩(或膨胀),严格说来,流体的自压缩(Self compression)并不是一个热源,它是空气在重力作用下将其位能经摩擦转换为焓(Enthalpy),因而引起温度升高.由于在矿井的通风与空调(Air-conditioning)中,流体的自压缩温升对井下风流的参量具有较大影响,所以一般将它归结为热源予以讨论。,1. 空气自压缩升温的理论分析,矿井深度的变化,使空气受到的压力状态也随之而改变。当风流沿井巷向

5、下(或向上)流动时,空气的压力值增大(或减小)。空气的压缩(或膨胀)会放热(或吸热),从而使矿井温度升高(或降低)。 由矿内空气压缩或膨胀引起的温升变化值可按下式计算,上式表明,井巷垂深每增加102m,空气由于绝热压缩释放的热量使其温度升高1;相反,当风流向上流动的时候,则又因绝热膨胀,使其温度降低。,2. 自压缩对风流的升温效应,风流如果没有和其周围介质进行热、湿交换时,每垂直向下流动100m,其温升约为1,则千米井筒里流动的风流的自压缩温升可达10。 在进风井筒里,风流的自压缩是最主要的热源,且往往是唯一有意义的热源,在其它的倾斜井巷里,特别是在回采工作面上,风流的自压缩是次要因素。,风流

6、的自压缩是无法消除的,对于像南非那样的近4000m的特深金矿来说,其危害更为突出,在无热、湿交换的井筒里,其井底车场里风流的干球温升可达40。 如进风量为200m3/s,则意味着其热量可达10MW,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热源,而且进风量越大,其热量的总增量也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增大风量已不是一个降低井下风温的有效措施,反而成为负担。,三、围岩散热,当流经井巷风流的温度不同于初始岩温时,就要产生换热,即使是在不太深的矿井里,初始岩温也要比风温高,因而热流往往是从围岩传给风流,在深矿井里,这种热流是很大的,甚至于超过其它热源的热流量之和。,围岩向井巷传热的途径有二: 一是通过热传导自岩体深处向井巷传热

7、,二是经裂隙水通过对流将热量传给井巷。,原岩温度(Virgin rock temperature)的具体数值取决于地温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与埋藏深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围岩主要以传导方式将热传给巷壁,当岩体裂隙水向外渗流时则存在着对流传热。,1围岩原始温度的测算 围岩原始温度是指井巷周围未被通风冷却的原始岩层温度。由于在地表大气和大地热流场的共同作用下,岩层原始温度沿垂直方向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带: 变温带:在地表浅部由于受地表大气的影响,岩层原始温度随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地变化,称变温带。 恒温带:随着深度的增加,岩温常年基本保持不变,这一层带称为恒温带,恒

8、温带的温度约比当地年平均气温高12。,增温带:在恒温带以下,由于受大地热流场的影响,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岩层原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致呈线性的变化规律,这一层带称为增温带。 地温率:指恒温带以下岩层温度每增加1所增加垂直深度,即: m/,地温梯度:指恒温带以下,垂直深度每增加100m时,原始岩温的升高值,它与地温率之间的关系为: Gr=100/gr /100m 式中gr地温率,m/; Gr地温梯度,/100m; Z0、Z恒温带深度和岩层温度测算处的深度,m; tr0、tr恒温带温度和岩层原始温度,。,表 1 我国部分矿区恒温带参数,2围岩与风流间传热量 井巷围岩与风流间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

9、不稳定传热过程。常将复杂的影响因素归结到传热系数中讨论。因此,井巷围岩与风流间的传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rKUL(trm-t), kW 式中Qr井巷围岩传热量,kW; K围岩与风流间的不稳定换热系数,kW/(m2); U井巷周长,m; L井巷长度,m; trm平均原始岩温,; t井巷中平均风温,。,四、机电设备的放热,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掘工作面机械的装机容量急剧增大。机电设备所消耗的能量除了部分用做有用功外,其余全部转换为热能。 回采机械的放热使工作面气候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能使风流温度上升56。,1.采掘设备放热 采掘设备运转所消耗的电能最终都将转化为热能,其中大部分将被采掘工作面风流

10、所吸收。风流所吸收的热能中小部分能引起风流的温升,其中大部分转化成汽化潜热引起焓增。采掘设备运转放热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QcN, kW 其中Qc风流所吸收的热量,kW; 采掘设备运转放热中风流的吸热比例系数;值可通过实测统计来确定。 N采掘设备实耗功率,kW。,2.其它电动设备放热 不论何种机电设备,其散给空气的热量一般情况均可用下面的通式进行计算: ,J/s 式中 N机电设备的功率,W; K机电设备的时间利用系数; 机电设备效率,%;当机电设备处于水平巷道做功时为0。,五、运输中煤炭及矸石的放热 在以运输机巷作为进风巷的采区通风系统中,运输中煤炭及矸石的放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热源,其放热量一般

11、可用下式近似计算: KW Qk运输中煤炭或矸石的放热量,KW; mk煤炭或矸石的运输量,Kg/s; Ck煤炭或矸石的比热,KJ/(Kg); tk煤或矸石与空气温差,。可由实测确定,也可用下式估算: L运输距离,m; tk运输中煤炭或矸石的平均温度,一般较回采工作面的原始岩温低48; tfm运输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湿球温度,。,六、热水放热 井下热水放热主要取决于水温、水量和排水方式。当采用有盖水沟或管道排水时,其传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kW Qw热水传热量,J; Kw水沟盖板或管道的传热系数,kW/(m2); S水与空气间的传热面积。水沟排水:SBwL,m2; 管道排水:S m2 L,m2; Bw水

12、沟宽度,m;D2管道外径,m;L水沟长度,m; tw 水沟或管道中水的平均温度,; t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温度,。 水沟盖板的传热系数可按下式确定:,管道传热系数可按下式确定: kW/(m2) 1水与水沟盖板或管道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kW/(m2);2水沟盖板或管道外壁与巷道空气对流换热系数,kW/(m2); 盖板厚度,m; 盖板或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kW/(m2); D1管道内径,m; D2管道外径,m。,七、矿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氧化放热 井下矿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氧化放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很难将它与其它热源分离开来单独计算,现一般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 Q0氧化放热量,kW V巷道中平均风速,m/

13、s; q0当V1m/s时单位面积氧化放热量,kW/m2;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取34.610-3 kW/m2。,八、人员放热 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采掘工作面,人员放热对工作面的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人员放热与劳动强度和个人体质有关,现一般按下式进行计算: kW Qw0人员放热量,kW n工作面总人数; q每人发热量,一般参考以下数据取值;静止状态时取0.090.12kW;轻度体力劳动时取0.2kW;中等体力劳动时取0.275kW;繁重体力劳动时取0.47kW。,9.3 矿山热环境,一、人体与矿内热环境的关系 井下作业不仅是一项高耗能作业,而且其危险性很大。研究人体与热环境的关系有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

14、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感、人体的散热、矿内热环境对人的影响三部分。,1、人体的散热,人体的散热方式有三种:热辐射、对流与传导、汗液蒸发。 人体散热的三种方式在不同的环境温室下,有不同的散热量。当矿内空气温度低于28时,人体通过蒸发散热很少,主要是通过辐射、对流与热传导散热;当风温达到30时,蒸发散热量的比例增大,当风温超过34时,蒸发散热成为人体散热的唯一方式。 人体的散热能力有三个特点:人体最大的散热能力是出汗,人体的散热能力是很强的,并与劳动持续时间有关,人体的散热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人体的产热情况,研究资料表明,矿工在矿内进行各种劳动时,产生

15、的热量约在175380W之间。其中矿工在打眼放炮时,产热量为220260W;用铁锨装车时,为320380W。而矿工在平巷中正常行走时产热量为290W,在20或30度的斜巷或采面中行走时产热量为580W,而在爬行时则高达1250W。 人体产生的热量除了部分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之外,余下的则作为机械活动对外做功。但由于人体的机械效率很低,多余的热量需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不然就要危及到人体的健康和生命。,2、矿井热环境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不仅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产生过高的热应力破坏人体的热平衡,而且可能导致中暑,使人的心理、生理反应失常,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 新陈代谢产热

16、量主要与体力劳动强度成正比,而它的生理作用是决定于总的热应力。 因此,人体的总产热量与人体的总散热量之间要保持相互平衡,以保证体温恒定在正常范围之内。,3、热环境对工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高温高湿气候对矿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恶劣的气候条件会降低人的体力和脑力,严重时会损伤人身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人体处在热环境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由血液带到皮肤的热量增多,皮肤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大了与环境的对流和辐射换热。,人体在热环境中作业,是有可耐限度的。可耐限度包括可以忍耐的时间和可耐温度两部分。 可耐时间是从人们开始作业到不能忍受高温影响的时间;可耐温度是人们不能忍耐的温度。 可耐时间(Tolerable time)和可耐温度 (Tolerable temperature)都是以人们在作业环境中劳动以不出现生理危害作为评价标准,可耐时间和可耐温度统称为安全限度。,我国医学科研部门曾在一些矿井,对在井下高温环境作业的矿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