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4630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一、选择题:1 “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A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说的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错误。【答案】A2通过一年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

2、。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用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木炭用作吸附剂【解析】A项,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项,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项,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答案】C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甲烷 B红磷 C铁丝 D硫【解析】A项,甲烷在氧

3、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错误。B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错误。C项,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D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答案】D4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纯棉T恤B不锈钢锅C塑料水杯D羊毛围巾【解析】A项,纯棉T恤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B项,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错误。C项,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D项,羊毛围巾属于天然材料,错误。【答案】C

4、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解析】A项,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正确,正确;B项,淡水资源不充足,并且不平衡,错误;C项,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D项,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正确。【答案】B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A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B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D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解析】A项,氢能清

5、洁无污染,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可减少环境污染,正确。B项,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会严重污染空气,错误。C项,筑工地及路面及时洒水除尘,能减少空气污染,正确。D项,垃圾分类回收可以促进能源的再利用,从而减少污染,念正确。【答案】B7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错误的是()ASO3、KNO3、葡萄糖、空气BNa2O2、NaNO2、蛋白质、合金CN2O4、蓝矾、CO、冰水混合物DFe3O4、碳铵、维生素C、盐酸【解析】A项,SO3属于氧化物、KNO3属于盐、葡萄糖属于有机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正确;B项,Na2O2属于氧化物、NaNO2

6、属于盐、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混合物,正确;C项,N2O4属于氧化物、蓝矾属于盐、CO属于氧化物、冰水属于氧化物,错误;D项,Fe3O4属于氧化物、碳铵属于盐、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盐酸属于混合物,正确。【答案】C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霉变食物蒸煮后可以食用B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水浇灭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用加热方法修补D为了减少污染,应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解析】A项,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属于致癌物,不能食用,错误;B项,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盖上锅盖,或放上菜的方法,不能放水,错误;C项,电木插座不能加热修补,错误;D项,要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否则会污染

7、水体,正确。【答案】D9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C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解析】A项,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错误;B项,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正确;C项,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正确;D项,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正确。【答案】A10下列涉及化

8、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观: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微粒观: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C组成观:酸和碱组成上都含有氢元素D守恒观: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得到100mL酒精溶液【解析】A项,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钙,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B项,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正确;C项,酸和碱组成上都含有氢元素,正确;D项,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得到酒精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错误;【答案】D11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与氧化

9、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解析】A项,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正确;B项,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不是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铜元素的化合价也改变,错误;C项,两个实验中都有铜生成,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错误;D项,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错误。【答案】A1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

10、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解析】A项,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正确;B项,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错误;C项,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正确;D项,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11、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正确。【答案】B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解析】A项,Fe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项,H2SO4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项,Ca(OH)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

12、杂原则,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项,K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答案】B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Cu2+、Cl、SO42 BMg2+、Na+、Cl、CO32CNa+、Ba2+、Cl、NO3 DH+、NH4+、NO3、Cl【解析】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项,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B项,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C项,四种

13、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选项正确。D项,H+、OH能结合生成水,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答案】C15将10g镁、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A19gB50gC58gD63g【解析】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9g=1g,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2HSO4 2 96 1g x= x=48g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48g+10g=58g。【答案】C16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

14、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则每2体积的氢气能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A项,B点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说明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B项,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气的体积为4mL,则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说法正确。C项,氢气的体积为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体积小于4mL时,剩余的气体为氧气,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说法正确。D项,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剩余气体为氢气,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说法错误。【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5个小题,共25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7(5分)用化学用语或数字填空。(1)3个铝离子。(2)小苏打。(3)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4)点燃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3个铝离子就是在铝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填3Al3+。(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