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2160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一页,两页,我如j ( )( )的瘦( )狼,tn ln( )( )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 )怕,这种窃读的z wi( )( )!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sh y( )( )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人声顶沸 恍然大悟 踉踉跄跄 费寝忘食浑为一谈 小心冀冀 人迹罕至 花团锦簇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国庆节期间,

2、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D.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

3、节约。”B.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6.按照要求默写。(3分)(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在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 十分相似。7.综合性学习。(6分)语文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

4、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 (2)【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和“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和“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请你赏评(任选一则)。(2分)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3)【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

5、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DUANG”“小鲜肉”“No zuo no die”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用语。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2分) 二、阅读与欣赏。(45分)(一)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完成811题。(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贤哉,回也!

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说 (2)愠 (3)省 (4)逾 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2分)11.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二)(2016甘肃天水)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16分)心灵之痛查一路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

7、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

8、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由此,我想起了那个

9、小女孩的心灵之痛。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文章第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4分) 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10、(3分) 15.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3分) 16.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6分)我说,你听木铃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

11、布。”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她大声说:“好!”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班里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有一年,

12、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