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1918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阅读理解1.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完成小题。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

2、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

3、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

4、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小题1. 为什么作者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并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小题2. 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谈谈它的作用。答案: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或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获得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小题3.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论证思路。答案:先提出本

5、段论点:读书使人追求崇高、情趣高尚,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读书对人的良性影响,再举自身的事例论证读书给人的幸福,最后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用道理证明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从而论证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中心论点。小题4. 作为学生,我们肯定体会过读书的“幸福”,请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用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在我因为家庭的变故心灰意冷时,我接触到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书中孙少安和孙少平那种不为生活中的挫折所打败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开始学着用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解析(1)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一个

6、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据此提取概括解答即可。(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名著,谈自己的阅读感受。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老吴变小吴”了!老字号茶庄吴裕泰,在做好茉莉花茶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新品种,堪称老字号的“返老还童”。然而,在时代更迭中,也有不少老字号失去活力。如今,中华老字号唯有向内挖掘文化价值,向外探索创新路径,才能永葆生机。 中华老字号承载了丰富

7、的文化内涵。北京同仁堂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经历300多年风雨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创建于1906年的百年“义利”始终恪守“先义后利,薄利厚义”的宗旨,成为北京城的一张名片。【甲】可贵的商业道德永续传承,成就了同仁堂、义利的品牌魅力。讲求诚信、重义轻利是许多老字号坚守的传统商业道德;而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成为老字号的品质保证。内联升的一双普通千层底布鞋,要经过90多道工序,纳2100多针,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明确的标准。【乙】。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价值凝聚在每一个老字号身上,彰显的是一种品牌精神。老字号是我们的商魂所系、商

8、道所在,振兴中华老字号是对民族文化的有力弘扬。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这个“新”首先体现在改造传统产品和推出新产品上。百雀羚针对成熟女性设计了“东方簪”及“燕来百宝奁”礼盒,针对90后、00后设计出了“洛天依”萌系产品,吸引了不同的客户群。新产品为老字号开拓了新市场,也让老价值进入了“新人类”的生活空间。 老字号的新出路还体现在营销方式的变化上。不少老字号纷纷与网络平台牵手结盟,通过大数据手段发掘新的用户群,找到了更加精准的销售方向。老字号转型,就要创新理念,开阔视野,提升品牌的市场活力。 老字号既是商品,又是文化。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更应固本培元,守正出新,用创新思维打造新时代

9、的文化精品,使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小题1. 阅读文章,说说老字号怎样才能永葆生机。答案:唯有向内挖掘文化价值,向外探索创新路径,老字号才能永葆生机。老字号应固本培元,守正出新,才能永葆生机。小题2. 参照第段【甲】处画线的句子,将【乙】处内容补充完整。答案:示例:宝贵的匠人精神,始终坚守,造就了内联升的品牌传奇。小题3. 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哪一段最合适?并阐述理由。始建于1921年的“五芳斋”为打破粽子作为节令食品的局限,专门设立食品研究所,以粽子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其三角饭团、米肠、米饭汉堡等快餐产品方便快捷,受到了上班族的欢迎。答案:第段,材料论述的内容是“五芳斋”不

10、断开发新产品,受到上班族的欢迎,与第段“新首先体现在改造传统产品和推出新产品上”的论述一致,所以放在第段。解析(1)根据第一段的“中华老字号唯有向内挖掘文化价值,向外探索创新路径,才能永葆生机”和最后一段的“老字号更应固本培元,守正出新,用创新思维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精品,使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即可解答此题。(3)根据论据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的观点来思考。首先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这则材料写的是“五芳斋”不断开发新产品,受到上班族的欢迎。这个事例与第三段的观点“新首先体现在改造传统产品和推出新产品上”论述一致,所以应放在第三段。3.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

11、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小题1.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小题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解析(2)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

12、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小题1. 上阕画线句写出了中秋时节的京城怎样的景色?答案:菊花盛开,天空明净。小题2. 下阕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抒发了作者救亡图存,渴望寻觅志同道合的战友的心情。解析(1)“黄花开遍”,是指菊花盛开。“秋容如拭”是指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可以得出中秋时节,天空明净,菊花盛开。(2)词人以心比“男儿烈”“因人常熟”,表达自己的强烈的爱国激情;用“俗子胸襟谁识我?”两句表达对凡夫俗子不知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激愤之情,表现自己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最后运用典故,书写自己知音难觅的极度痛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