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1832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提高)1. 【综合题】请依据如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西藏和平解放。论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派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来到北京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问题的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的全部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沛阿旺晋美是西藏和平解放时期

2、的代表人物,所以小短文的题目可以命名为:西藏和平解放。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历史地位)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过程)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派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来到北京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问题的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意义)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的全部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 【综合题】 某校八年级(一)班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法在我身边”的演讲比赛,要求在演讲过程中叙述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请你对这次演讲比赛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1小题1.

3、【临时宪法的通过】在1954年之前,作为临时宪法的文件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小题2. 【第一部宪法的确立】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以说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 【综合题】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参与。【探索篇】下面三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根据

4、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为此同学们组织了一场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竞赛。 图一 图二 图三【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感悟篇: 图四 图五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1小题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上述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颁布的文件是什么?图二是1956年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报喜,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是通过哪一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图三显示安徽凤阳县农业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5、。产生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业合作化(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小题2.图四、图五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巨大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答案:1953年。3小题3.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答案: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上述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6、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依据所学可知,图二是1956年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报喜,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是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依据所学可知,图三显示安徽凤阳县农业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产生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2)问,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图四、图五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巨大成就,这是1953年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展了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

7、化迈进。第(3)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4. 【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

8、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材料三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1小题1.

9、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答案: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2小题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答案:因何而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了。转变前工作重心:政治斗争;转变后工作重心:现代化建设。3小题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尝试:“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

10、: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改变。4小题4.材料四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及意义?答案:事件:1992年南方谈话。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小题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答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制定科学规划,应遵循客观规律;关注“三农”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全国人民

11、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五年计划。1953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为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

12、重大决策,形成以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3)问,根据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改变。第(4)问,根据材料“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1992年南方谈话,论述了

13、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第(5)问,本题属于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5. 【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材料二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材料四 新时代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